医师介绍
汪明明
任职
男,1982年1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毕业,为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三级),山东大学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全国肝病咨询专家,山东省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河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成员。担任《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临床荟萃(内科)》、《临床肝胆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大众医学》等多种杂志的编委、审稿专家和专家顾问。
目前
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擅长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尤其是对各种肝病及并发症、疑难重症专有攻术。爱岗敬业,恪职尽守,崇尚科学精神,秉承实事求是的学风。完成《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等课题8项, 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译)著作2部。发表医学科普文章40余篇。
汪明明医师专业报告
  •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研究介绍】
    探讨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性及其对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77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组,SBP组45例,非SBP组32例。设立健康对照组28例。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HNP。同时检测外周血粒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做受试者工作曲线比较HNP、PCT和CRP在SBP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各组无显著差异。HNP水平和PCT阳性率SBP组均显著高于非SBP组和对照组(P<0.01);CRP在SBP组与非SBP组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HNP的AUC最高,PCT次之,CRP最低。当HNP、PCT和CRP的截断值分别为10ng/ml 、0.5ng/ml 和8mg/L时, 其对SBP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1.1%、62.2%和73.3%,特异度分别为71.9%、75.0%和56.3%,Youden指数分别为0.430、0.372和0.296。

    关键词: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价值

  • 血浆渗透压评分对肝肾综合征的预后评价
    【研究目的】

    探讨血浆渗透压评分对肝肾综合征(HRS)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106例HRS患者,按随访2月内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30例)和死亡组(76例),分别进行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胶体渗透压评分、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MELD及 Child-Pugh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评分对HRS预后的评价能力。结果 HRS死亡组除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单项评分外,其余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单项评分和胶体渗透压单项评分的AUC均<0.7,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AUC均>0.7。Youden指数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为最高,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次之。结论 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对HRS预后均具有良好的评价作用,其中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预测能力最佳。

    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进展性肝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时以肾功能损害、肾血流灌注减少和内源性血管活性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1]。HRS患者病情发展较快、预后极差,病死率高达80%~90%,90%于10周内死亡[2、3]。因此,提前判断HRS的预后、进行积极的防范干预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但现有的评分系统对HRS预后的判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根据HRS的病理生理特点,我们以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为主要参数,设计了相应的评分方法,以期能简捷地对HRS的预后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现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关键词:肝肾综合征、肝硬化、血浆渗透压评分、Child-Pugh评分、MELD评分

  • 肾综合征出血热危重度评分的设立及临床应用研究
    【研究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危重度评分对HFRS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120例确诊为HFRS的患者,按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90例)和死亡组(30例)。选择SIRS状态、外渗程度、血浆胶体渗透压、血小板计数和尿蛋白等五大参数组成HFRS危重度评分,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与SOFA评分和SAPSⅡ评分进行预后预测能力的比较。结果 在HFRS危重度评分5个参数的单项评分中,死亡组的记分均高于存活组。HFRS死亡组的SOFA评分、SAPSⅡ评分和HFRS危重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小于0.01)。SOFA评分、SAPSⅡ评分和HFRS危重度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704、0.731和0.803。Youden指数以HFRS危重度评分为最高,当取截断值为30时,其预测HFR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77.5%。结论 SOFA评分、SAPSⅡ评分和HFRS危重度评分对HFRS预后均具有良好的评价作用,其中以HFRS危重度评分更为简捷、预测能力最佳。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危重度评分、 SOFA评分、SAPSⅡ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抗原的表达
    【研究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T细胞活化抗原HLA-DR的表达,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共127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61例(轻度17例,中度25例,重度19例),肝硬化66例(脾切除28例,非脾切38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22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HLA-DR。结果 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CD8+细胞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轻度和中度乙型肝炎CD8+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肝硬化脾切除及非脾切除患者CD3+ 、CD8+细胞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并有CD4+下降。肝硬化脾切除患者CD3+、CD4+、CD8+细胞低于非脾切除组;肝硬化脾切除及非脾切除患者CD19+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脾切除组HLA-DR抗原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其余各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脾切除患者CD3+DR+、CD8+DR+抗原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肝硬化非脾切除组。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现象,主要表现为T细胞数量失衡和活化异常,以肝硬化脾切除患者最为明显。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硬化、淋巴细胞亚群、HLA-DR抗原、流式细胞术、线

  • 慢性HBV活动性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泛素mRNA的表达研究
    【研究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泛素mRNA的表达与慢性HBV活动性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97例慢性HBV感染并有炎症活动者,其中慢性乙肝组(41例),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组(30例),慢性重型肝炎组(26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泛素mRNA的表达,以β-actin作为内参。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泛素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00),其中慢性重型肝炎组表达水平最低,活动性肝硬化组次之。结论 慢性HBV感染并有炎症活动者均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泛素mRNA表达不足,病情越重表达水平越低;外周血淋巴细胞泛素mRNA的表达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关键词:HBV、淋巴细胞、外周血、泛素mRNA、β-actin、实时荧光PCR

登陆后,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