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怎么办?

医牛资讯原创 2018-12-24 癌|化疗|白细胞|副作用 (9374)
  1. 很多患者在化疗之后检查,发现自己白细胞骤降,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白细胞为什么会减少呢?

医生在与患者及家属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的时候,总是会提及化疗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骨髓抑制。那什么是骨髓抑制呢?化疗药物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因其针对的是生长活跃的细胞,所以除恶性肿瘤细胞外,还会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消化道粘膜、皮肤及其附属器、子宫内膜和卵巢等代谢活跃的细胞同样有杀伤作用。所以每一位患者入院化疗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抽血看血常规里面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有没有很明显的异常。大部分化疗后的患者血常规出现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这种情况被称之为骨髓抑制。当发生白细胞减少时,机体无法正常的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进而引发感染,而肿瘤患者的感染时常是致命的,即便治疗及时,也可能耽误化疗。

白细胞严重减少一般出现在化疗后的1-2周,2周左右达到最低点,3周恢复至正常。其水平变化呈U字形,所以出院后一周内必须验血,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化疗方案的周期选择21天的原因,你必须等白细胞恢复正常才能进行下一轮的化疗。

这个周期可能因为化疗药物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说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紫杉醇有时会用到周疗法,这是根据药物的不同作用和机理决定的。周疗的给药方式通常单次剂量低于三周一次的方案,然而总剂量会超过三周一次的方案。这是因为人体正常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比肿瘤细胞更好,周疗正好应用化疗药物在某个浓度时仅能杀伤肿瘤细胞,而不会损伤正常细胞。

所以医生会根据肿瘤的特性和有个人情况综合考虑具体化疗方案。

 白细胞减少有什么表现呢?

检查:血常规提示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0(单位为10^9/L)。

症状:可能会有头晕,乏力,食欲减退,低热,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非特异性症状,有部分病人会出现反复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统感染。也有部分患者无症状。

 化疗后的自我监测

化疗后,每周复查1-2次血常规,监测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情况。增强营养,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尽量避免去人流拥挤的地方以及感冒亲朋好友的探视,如果必须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出现白细胞下降怎么办?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一个正常和必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使用药物。轻微的白细胞下降一般无需特别处理,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运动即可。

如果白细胞大于2.0(单位为10^9/L)时,且没有发热、感染等情况,密切监测血常规。可以选择口服升白药(如鲨肝醇、利血生、利可君等),但这些药物均缺乏肯定和持久的疗效。。

如果白细胞低于2.0(单位为10^9/L),或者白细胞大于2.0(单位为10^9/L)但合并感染、发热等情况,需及时就诊。

 什么是升白针呢?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俗称升白针,它能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的功能。通俗的说就是它能促进骨髓生产白细胞并促进白细胞成熟。

升白针有很多种,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长效升白药,一种是速效升白针。

长效升白针一般是在化疗后24-48小时后使用,在白细胞降低之前就使用,一般一个化疗周期只需使用一次,用药方法相对简单。价格较贵,一般2000元左右一支。

速效升白针主要是针对于已经出现白细胞减少的患者,每天连续注射,一般至少3天,根据白细胞恢复的情况,决定使用时长,它的主要优点是价格相对便宜,一般一支在100-200元左右。

医生会根据你所患有的肿瘤类型,以及化疗药物的使用,来评估你这次化疗需不需要预防性使用升白治疗。如果上一次化疗有出现过严重的骨髓抑制,医生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这次化疗的强度。

 升白针与化疗的时间间隔

在用药时间上,要注意避免在化疗同时或化疗后立即给予升白针,一般建议间隔24-48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升白药物起作用后,被刺激产生的中性粒细胞会被化疗药物杀伤,非但不能减轻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还会加重对骨髓储备功能的损伤,反而使患者的化疗耐受性进一步下降。

 升白针有什么副作用呢?

最常见的是肌肉酸痛、骨痛、腰痛、胸痛等等,口服一片解热镇痛药就可以有效缓解。

但如果有其他的身体不适,如反复发热,反复腹泻,严重的恶心、呕吐,精神疲倦,请及时联系你的主管医生,并立即急诊处理。

白细胞下降并不可怕,是化疗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谨记:化疗后一定要监测血常规,一星期一至两次。如发现白细胞减少并发热,请在当地门诊或入院进行治疗,接受正规的升白及对症治疗。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