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感染冠病真的更危险吗?

联合早报网等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编辑 2022-11-24 新冠病毒|毒株|疫苗 (4754)

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后,万一再感染,死亡与重病风险是否更高?

一篇于11月10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的美国研究在分析近600万人数据后发现:相比于感染一次冠病的人,再次感染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一倍多,住院风险增加超过两倍。

研究一出,迅速引发媒体和大众的关注。领导这项研究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专家阿尔阿里(Ziyad Al-Aly)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指出:“无论是未接种疫苗、已接种疫苗或已接种疫苗追加剂的人,都有这种明显情况。” 

这一研究结论如何得出?是否适用于新加坡本地?关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还有哪些研究可以参考?

针对退伍军人的再感染研究

由阿尔阿里领导的这项研究为期两年,收集了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4月6日期间超过580万美国退伍军人的数据。其中44万3588人感染一次,4万零947人感染两次或多次,530万人未感染。研究对象主要为男性。

包括阿尔阿里在内的三名作者,都任职于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圣路易斯医疗保健系统的临床流行病学中心(Clinical Epidemiology Center, Veteran Affairs Saint Louis Health Care System),因此将退伍军人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研究除了得出死亡风险和住院风险增加的结论外,还发现再感染者身体其他部位出现问题的风险也会增加。例如,再感染者肺部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要高三倍以上,患心脏病的可能性高三倍,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性也高出60%。

研究也指出,再感染者面临的风险与是否接种疫苗并无明显关系,而且随着感染次数增加,再感染风险也会递增,即第一次感染风险最低,第二次增加,第三次则更高。

对研究的质疑

以退伍军人作为研究对象,是阿尔阿里研究引起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高级学者阿达利亚(Amesh Adalja)接受美国医疗保健网站WebMD采访时说:“退伍军人与普通人不一样,这是这项研究最大的限制。”

但阿达利亚也指出,由于退伍军人年龄较大,健康状况更多,这项研究对有严重疾病风险因素的人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临床主任华素医生(Shawn Vasoo)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一研究的对象不具代表性。

华素医生说,根据对本地2022年10月至11月中的感染者数据的分析,“并未发现再感染者的临床结果有所恶化”。他指出,本地再感染的重症患者仅为0.2%,甚至略低于首次感染的重症患者占比0.3%。根据卫生部长王乙康2022年10月给出的数据,在XBB变异毒株的影响下,新加坡冠病再感染风险率一度达18%。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发传染病专家黄英勇教授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还指出这一研究缺乏研究对象的慢性病史等信息。

黄英勇教授说,退伍军人本身患有慢性病的几率就高于一般人群,但是这项研究没有将其他患有呼吸道疾病的病患作为对照,来弄清楚更高的风险是否只针对冠病患者。

另一位受访专家,国立大学医院高级传染病顾问淡马亚教授(Paul Tambyah)则指出该研究绝对数字偏小。虽然研究基于数据库里的580万退伍军人,但是再感染者仅有不到4万1000人,因此“很难对数据做出解释”。

其他研究结论如何?

随着全球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突破6亿,以及再感染人数增加,学术界对于再感染新冠病毒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新加坡国家传染病中心执行主任梁玉心教授2022年6月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根据已有研究,多数人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会变轻。

梁玉心教授援引一项卡塔尔的研究指出,既往感染能有效防止再次感染,对预防德尔塔毒株有92%的效果,奥密克戎毒株有56%的效果;预防重症的效果更是高达100%和87.8%。

2022年3月一篇发表于PubMed的研究在对比首次和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严重程度后发现,两次感染观察到的临床表现、住院率和重症情况并无差异,因而得出结论两次感染严重程度相同。

一篇2022年11月发表于《柳叶刀》的研究比较了自然感染和接种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后的感染率。在第一次感染六个月后,再次感染的概率为9.7%;而接种mRNA疫苗后六个月感染概率达18.9%。

再感染何时发生?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官网指出,再次感染最早可能在初次感染后90天内出现。

梁玉心教授早前受访时援引卡塔尔的研究说,一些病患在两个月内再次感染同一毒株也是有可能的。

2022年7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在经历了奥密克戎BA.4和BA.5变异株疫情后,甚至将再感染时间从12周缩短到4周。

再感染症状?

29岁的陈建伟2022年6月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谈到了自己三次染疫的经历。

陈建伟2020年3月、2021年9月以及今年3月,先后感染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德尔塔和奥密克戎BA.2变异株。“第一次染病我住院两个月,第二次居家隔离10天,第三次在家待了一周末,每次病情都有所减轻。”

一位名叫格迪斯(Linda Geddes)的女性也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上讲述了自己2020年3月、2021年6月和今年10月染疫的经历。

格迪斯第一次的症状是持续的咳嗽和胸痛;第二次感到疲劳,失去了味觉和嗅觉;第三次不光有喉咙痛、打喷嚏、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还因为发烧和头痛在床上躺了三天无法动弹。

陈建伟和格迪斯三次感染的症状不尽相同,美国CDC官网描述再感染症状时也指出,再感染症状可能没有初次感染时严重,但也有些人再感染时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如何降低再感染风险?

从现有研究和数据来看,接种疫苗仍然是降低再感染风险的有效途径。

一篇2021年3月发表于《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的研究比较了2021年5月至6月间,美国肯塔基州再感染与未再次感染居民的疫苗接种情况。未接种疫苗居民再次感染的概率是已接种疫苗居民的2.34倍。

接种疫苗也能防止再感染时发生重症。华素医生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说:“对于初次和再次感染冠病,接种疫苗都能预防重症。如果已接种且疫苗在有效期内,再感染通常都是轻症。”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