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高压态势,像反腐一样治霾
治霾,要“黑名单”,也要“白名单”
从工业革命开始,欧美国家长期走在我们前面,当然,也最早付出了“发展的代价”,很多发达国家苦雾霾久矣。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中描述,伦敦的雾霾已经使伦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雾都”。英国人为了摘掉“雾都”的帽子,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想尽了各种方法来治理空气污染。同样,美国、意大利等国也都曾与雾霾“斗法”,最终凭借高新技术的研发、政策的完善逐步从“霾”中走了出来。
今日,我们也饱受“霾”之苦。就在本月4日,河北遭遇雾和霾双重“红警”,省气象局官微当日下午发布微博并期盼:“大家再忍一忍!很快就会有大风来帮忙清扫雾霾了!”活泼的语调固然值得鼓励,但面对雾霾,我们绝不能仅抱着“等风来”的思想。
2007年,一个名为“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的民间组织就曾推出过“中国空气污染地图”,4000多家企业因曾经或者当时正在损害空气质量的事实榜上有名。2016年5月20日,环保部发布公告,公开了今年一季度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其中73家全部是废气严重超标企业。
官方发布环保“黑名单”,将更精准、完善的污染数据中严重超标的部分予以曝光,让“最大污染者”暴露于公众面前,承受最大的舆论压力,甚至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威慑作用显著。但是我们看到,“黑名单”之下,部分企业在顶风作案、继续超排,二季度的“黑名单”就有55家企业上榜。除此之外,在环保督查中,也有地方和企业跟督察组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央视近日曝光九江市彭泽县“两张面孔”瞒骗中央环保督查:督察组来之前,矶山工业园区工厂停产、污染消失;督察组走了之后,园区继续浓烟滚滚、臭气熏天。
如何提升地方政府、企业乃至个人对环保法规的服从?这是个难题。人们或许会说,应施行更严厉的处罚。这个答案不坏。但是除此之外,我们究竟还能做什么?
曾有过这样一个实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当人们被告知不自觉纳税将遭受处罚时,服从的水平并未受到影响;当人们被告知税款被用于重要的用途和服务时,比如教育等,服从的水平也并未受到太明显的影响;但是当人们被告知超过90%的公民已经全额纳税时,服从水平提升了。
事实上,“每个人都做了,我也可以这样做,也应这样做”——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惯性思维,违法者同样如此,他们往往也会耻于自己的行为比绝大多数人要糟糕。因此,给予公众适当的正面引导,为守法者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违法者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里也能更在行动上守法尊法。
让环境破坏者上“黑名单”,环境保护者上“白名单”,前者从反面警示大众什么不该做,后者则通过榜样的力量促使更多人去做对环境有利的事情。如此两相结合,当“白名单”上的守法者越来越多,“黑名单”上的违法者越来越少,法律的效应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治理雾霾,我们需要通过“黑名单”来震慑违法行为,也应巧妙使用“白名单”来鼓励环保者。
当雾霾袭来,我们指责监管不到位、企业没良心,偶尔也会反省一下自己作为普通一员并未尽到的应尽义务。其实无论是指责还是自省,无论是“黑名单”还是“白名单”,我们都只是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保持高压态势,像反腐一样治霾
入冬以来,全国多地遭遇雾霾袭击,北方一些城市出现重度污染。与空气质量相关的呼吸道疾病病例相应增多,也引发了人们的“空气焦虑”。
“四面霾伏”“吸吸相关”的调侃背后,是人们呼吸的沉重和心里的无奈。
经历近年来重霾的洗礼,雾霾之害已无须赘言,对其成因,人们也基本能知其详。现时正忍受着呼吸不畅,健康受到威胁、生活被PM2.5打乱的人们,最深切的感受是胸间的憋闷感、对防霾治霾的迫切感,和对“放毒”企业的痛恨感。对那些有令不行、偷排偷放的不良企业,人们期待监管者能高举利剑,像反腐一样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使其不敢排、不能排、不想排。
治霾是一场攻坚战。这因为雾霾形成有工业排放、燃煤取暖、机动车尾气、油品等级差、道路扬尘及秸杆焚烧等多种渠道的“贡献”,治理需综合施策。在治理中,因停产限产等应急措施直接触动相关者利益,使得治霾成为难啃的“硬骨头”,还需要克服治理不力、阳奉阴违、执法成本高等不利因素。从11月2日起,环保部相继派出督查组持续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等省市的重点地区开展督查。督查中发现,一些地方出现监测数据“爆表”、预警却不启动的情况;有些地方对于应急措施口头上重视,在落实上却“走过场”,甚至应急减排搞“假动作”,把久已停产的“僵尸企业”也列入应急减排的名单当中。因此,要想治霾见成效,从监管层面,必须下狠心,使真劲,动铁腕,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威慑力。
治霾是一场持久战。雾霾之形成,是多年粗放发展积累所形成,彻底治理亦难“毕其功于一役”,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这既需要政府切实担负起社会公共利益的“守夜人”角色,及时预警,严格执法,同时也需要企业以“社会公民”的担当,自觉接受环保法律法规的约束,勿当污染排放的“坏孩子”。同时,作为公众,既是雾霾污染“吸吸相关”的受害者,也是雾霾治理人人有责的参与者。一方面要作为大气环境的“啄木鸟”,发挥好对污染源的监督作用,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无可藏身之地,另一方面也要转变不良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落于小、落于细、落于实。治霾,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不要做旁观者、空谈者,也不要做只苛责于人、抱怨于人的环境“愤青”。
持续的雾霾天气下,最可怕的是无论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公众的“习以为常”,以及由此而生的麻木感。久久为功不是“等风来”的无所作为,而是保持痛感的同时又锲而不舍的努力。对于雾霾这个新世纪威胁我们生命健康的顽敌,我们要明白,我们既是在同落后产能和粗放发展方式作战,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同人性之恶作战。既要有敢啃“硬骨头”的斗志和勇气,也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和准备。既要一人、一企、一地的努力,也要联防联控、协同作战、汇聚合力。
医牛点评:
雾霾,如今已经成为了国人心中的“新痛”。
空气,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它都变脏了,人类又该如何继续生存下去?
探索多种模式治理雾霾,从自身的一小步做起,这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是每一位公民应该有所作为之处。
你担心空气污染损害你的健康,那么,请问你今天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了吗?
还是说,你也是那些增加废气排放的一份子?!
循证来源:新华网,新华网评:保持高压态势,像反腐一样治霾,2016年12月07日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