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的10大事实
艾滋病毒/艾滋病仍是世界上最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由于近期在获取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方面的进展,艾滋病毒阳性患者现在可以活得更长、更健康。此外,经证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可防止艾滋病毒传播。
到2014年底,全球有1490万人获得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这代表了3690万[3430-414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的40%[37-45%]。
在预防母婴传播以及保证母亲生命方面也取得了进展。2014年,每10名携带艾滋病毒的孕妇中有7名稍多一点的妇女(107万名)获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世卫组织已经发布了一套规范性指南,并在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向各国提供支持,针对所有具有需要的人们改进并逐步扩大艾滋病毒预防、治疗、关爱和支持服务。
本事实档案提供了该病目前的数据,以及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事实1:疾病感染造成免疫系统的渐进性衰退,从而破坏人体抵御某些感染和其它疾病的能力。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系指最晚期的艾滋病毒感染,出现20多种机会性感染或相关癌症中的任何一种就可确定。
事实2:艾滋病毒可以以下方式传播:
1.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交(经阴道或肛门)或口交;
2.输入受到感染的血液;
3.合用受到污染的针头、针管或其它锐器;
4.在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期间在母亲及其婴儿中间传播。
事实3:预防艾滋病毒传播的关键方法为:
1.采用安全的性行为,例如使用避孕套;
2.接受检测并治疗性传播感染,包括艾滋病毒;
3.避免注射药物,或者在注射时一定要使用新的一次性针头和针管;
4.确保你可能需要的任何血液或血液制品都经过艾滋病毒检测。
事实4:全世界有369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
2014年,全球估计有3690万[3430-414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其中260万[240-280万]为儿童。绝大多数艾滋病毒携带者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2014年新感染病毒的人数估计为200万[190-220万]人。据估计,迄今已有3400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的原因,包括2014年的120万[100-150万]例死亡。
事实5: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ART)可阻止艾滋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
如果艾滋病毒停止繁殖,就能够延长人体免疫细胞的寿命并保护人体不受到感染。如果艾滋病毒阳性的配偶一方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那么通过性途径传给艾滋病毒阴性一方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96%。
事实6:截至2015年初,全世界有1500万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
其中,接近1350万人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世卫组织建议,当CD4细胞计数降低到500个/立方毫米或者更低时启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对于涉及单阳配偶的所有艾滋病毒携带者、携带艾滋病毒的孕妇和哺乳妇女、结核和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合并感染艾滋病毒和乙肝并且带有严重慢性肝病的人员,无论其CD4细胞计数情况如何均建议采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法。同样,建议对所有携带艾滋病毒的五岁以下儿童采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疗法。覆盖到所有符合治疗条件的人员依然是一项巨大挑战。
事实7:艾滋病毒检测是确保使有需求者得到治疗的手段
要实现到2030年摆脱艾滋病的目标,应当大大加快艾滋病毒检测和药物的获得性。据报告,在2014年约有来自129个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5亿名儿童和成人获得了艾滋病毒检测服务。然而,艾滋病毒检测覆盖面依然十分有限,原因是估计仅有51%的艾滋病毒携带者知晓其感染状况。
事实8:估计有260万儿童携带艾滋病毒
根据2014年的数据,这些儿童多数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由艾滋病毒阳性的母亲在妊娠、分娩或母乳喂养期间使其发生感染。2014年,有接近22万[19-26万]名儿童新感染艾滋病毒。
事实9:消除母婴传播正在成为现实
预防性干预措施的可获得性在许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依然存有限制。但在某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预防母婴传播和保证母亲的生命。2014年,全世界每10名携带艾滋病毒的孕妇中有7名稍多一点的妇女(107万名)获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2015年,古巴是世卫组织宣布已经消除艾滋病毒和梅毒母婴传播的首个国家。
事实10:就罹患活动性结核病而言,艾滋病毒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2013年,约有36万名艾滋病毒感染者死于结核病,占该年150万艾滋病死亡病例的四分之一。大多数同时患有艾滋病毒感染和结核病的人居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约占全世界病例数的78%)。
循证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的10个事实,2016年11月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