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为何人们更愿意相信假新闻?保护需要从小做起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假新闻”的传播越来越猖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重大研究,分析了推特上的信息,观察真实事件还是假新闻更吸引人。
研究人员调查了126000条有争议的新闻,过去十年中有300万用户在推特(Twitter)上发布了这些新闻。他们发现,“假新闻”传播到的范围更广,传播速度也远远快于准确信息。
重要的是,假新闻的盛行让人们开始不信任新闻机构,很多人称自己不知道如何区分真假。
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一项国际调查发现,70%的人担心假新闻会被用作武器,6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能区分真假新闻。
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人们容易受到假新闻的侵害?是否有策略可以保护自己远离假新闻?
最近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心理协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年会上,发表于Science(《科学》)杂志一项新的研究解释了假新闻吸引力背后的原理。
大脑天生对假新闻敏感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管理与信息系统助理教授Mark Whitmore博士指出,所谓的“证实偏见”是假新闻具有吸引力的主要原因。证实偏见指的是人们倾向于接受证实他们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挑战他们认知的信息。证实偏见的核心是大脑需要接受与个人现有观点和信念相协调的确认信息。
事实上,人类的大脑天生就会接受、拒绝、记错或扭曲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基于是否符合或违背现有的信念。
发展心理学家博士解释说,这种偏见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形成的,当孩子学着区分幻想和现实的时候。
在这段关键时期,父母们会鼓励孩子们去虚构,因为虚拟游戏(比如过家家)帮助年轻人应对现实并同化社会规范。但这么做的缺点是,孩子们学会了幻想有时是可以被接受的。
研究人员解释说,随着孩子逐渐成长为青少年,他们会发展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开始质疑父母和其他权威人士。但是,这往往会导致心理上不舒服的冲突和焦虑。
这就有了偏见的合理化。为了避免心理上的冲突和焦虑,人们会建立诸如“证实偏见”的应对机制。因为挑战错误的信念可能会引起冲突,青少年学着去合理化和接受错误信息。
幽默能够对抗假新闻
减少假新闻吸引力的一个方法是减少心理上的焦虑和冲突。
Whitmore说,幽默是一种积极的防御策略,看喜剧或政治讽刺片,这些虽然不能真正改变压力的来源,但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和焦虑。
另一个策略是升华,把负面情绪引导到积极的事情上,比如竞选公职、参加抗议有形或志愿参加公益活动。
有意识地倾听他人的观点有助于缓和矛盾意见,使其不那么极端。
研究人员强调,早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通过鼓励孩子问为什么,对身边的事物提出质疑能培养孩子的怀疑态度,减少证实偏见。
循证来源:
CNBC, Nearly 70 percent of people are worried about fake news as a ‘weapon,’ survey says, 2018.1.22
The spread of true and false news online, Science, 2018.3.9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