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专家园地 > 顾洁 2017-04-24 (5206)

      4月21日下午,春光明媚,在上海市医学会这座古典主义的老建筑里,来自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的荣誉医学教授乔.卡巴金博士用深沉而温和的声音朗诵着《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散乱的心像泥水一样,让心慢慢沉静下来,水就会变得清澈”博士这样说道。此时,“道”的智慧和正念的“空性”融为一体。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卡巴金教授正在介绍自己为之努力研究和实践的“正念减压课程”是如何为快节奏,高压力的医务人员服务的,使他们在复杂的医疗环境中保持内心的清明。

      现场翻译童慧琦博士告诉我们,卡巴金教授是一位分子生物学博士,他的老师曾获得诺贝尔奖,教授并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科学研究。他不是佛教徒,但一直学习佛学,和西方禅师们交流并长年禅修和冥想。1979年,教授从佛学中提取元素,发展出“正念减压课程”。在麻省大学创立了正念减压门诊,并发展为正念中心,为慢性疼痛,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的人群默默服务。由于效果明显而稳定,越来越多的医学专业人士接受了这种源自古老东方的“崭新”的疗法。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多伦多大学......来自西方的精英学者以严谨的现代科学精神,逐渐发展出以“正念”为基础的各种衍生课程。其中以正念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接纳与承诺治疗,正念癌症课程,正念养育课程等最为知名。正念进入主流社会后,在2014年直接掀起了一场被时代周刊所报导的“正念革命”。

       从教授的讲述中我们得知,自1979年到2000年,20年如一日,一些志同道合的学者默默耕耘着土壤,培育着“正念”这颗种子,过去的10年中,以正念为标题的专业论文,从个位数开始呈指数级增长,到2016年仅英文文献就被SCI收录了近700篇。这些研究以严谨的科学设计,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证实了以正念为基础的干预在减少抑郁复发,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效果。最新的研究更表明正念训练使大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左前额叶灰质密度增高而杏仁核密度降低,染色体端粒酶降解减少。

     卡巴金教授特别提到了针对医务人员设计的课程,他认为只有医务人员关照到自我,才有可能呈现出慈悲和智慧,而这种具身体现正是患者最需要的疗愈。循证研究表明正念课程能使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显著下降,同理心显著升高,效果可持续到9个月后。研究还发现,正念练习后医务人员的压力敏感性明显下降,负性情绪改善,工作投入程度增高。而这一切均伴随着正念水平的明显提高。

      正如卡巴金教授所说:关于正念的研究在认识论层面使佛法和现代科学产生交汇,在这个交叉点上,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展现了几千年前口口相传而无法呈现的智慧。

      在讲座上,卡巴金教授从巴利文中的“Sati”开始讲述正念的定义:一种在当下的,刻意的专注力,是非评判的觉知,服务于智慧和慈悲。整个正念疗法的发展过程也正是这个定义的最好诠释。它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滋养万物。

     卡巴金教授又说:“我是一个西方人,由我来讲东方的智慧显得有些滑稽,我让正念回归这片东方土地…….”此时偌大的学术报告厅寂静无声,屏幕上一幕幕呈现着中国的书法,雕塑和充满禅意的古诗词,耳边徜徉着教授稳定温和的英文语音,穿插着童博士悦耳动听的中文翻译,间或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鸟儿的歌声,甚至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声,组合在一起产生奇妙的乐曲。嗯,这是我心中正好冒出来的念头。此时心头飘过偷偷的喜悦,也有暗暗的沮丧。也罢,也许这就是教授想传递给我们的体验?心在当下,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觉?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乐趣让人禁不住充满好奇,想要一再探究。说到这里,似乎又有了些了悟,为何教授能几十年如一日的练习静坐,走路,冥想,瑜伽,沉浸于东方文化和哲思之中,又同时以西方的现代科学体系来呈现这种妙趣?看来这样的对话和碰撞本身就呈现出高度的智慧和慈悲。

虽然讲座只有短短2个小时,对正念的体验犹如浮光掠影,但这一丝光也足够让人回味良久。走出医学会的大门,天空似乎又明朗了些,我的脚步也轻快了些。哦,原来这就是“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