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了心脏起搏器,警惕这4个方面“害命”

专家园地 > 严惟力 2024-06-07 (427)

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大小不及两指的心脏起搏器无异于一个性命攸关的“开关”。“就像抽水机的开关那样,这是一个刺激人体心脏跳动的电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董吁钢教授说,这个小小的机器,可谓心脏病病人最重要的救命措施。

但是机器毕竟是机器。植入人体后,万一遭遇电池的电力不足、电极脱位、寿命有限,或者遇到电磁场干扰,因为感染而产生并发症等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严重心脏病人几乎都需要起搏器

要把一个小机器植入人体里可不是开玩笑的,小小的心脏起搏器也有严格的适应症。到底为什么要使用这种心脏起搏器呢?

董吁钢教授说,人体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必须靠心脏维持适当频率的节律舒缩,保证所需新鲜血液的供应才能完成。

正常心脏收缩的频率为60~100次/分,若心率过低,排血量必受影响。安装起搏器后,可使过缓的心率提高到所需的频率,从而保证心脏正常的排血量以供脏器的需要。

实际上,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电脉冲发生器,给予收缩活动出现障碍的心脏以刺激,以使其活动得更“有劲”。因此,其最适合的病人为各类冠心病、高血压窦房结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窦房结、房室结功能障碍患者。简单来说,就是心率特别慢的病人。

董吁钢说,几乎所有的心脏病变都可能引起这种心率过慢。对于他们来说,心脏起搏器就像是一个救命的“开关”,不仅保持生存状态,还能提高生存质量。

专家支招:学会自测脉搏最有效

无论是因为心脏起搏器本身的电力问题或医生的操作问题,要及早敏锐地发现问题都是关键的。

一个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患者自己来探测脉搏即心率,从而及时而有效地监测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有心脏起搏器的“护航”,患者的心率应该是平稳的,如果忽然发生了变化,就预示着可能起搏器功能出现问题。

监测脉搏应该保证每天都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如每日清晨醒来或静坐15分钟后。同时,监测脉搏的习惯要注意坚持,尤其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情况,末期探测则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

一般来说,每日正确探测脉搏,连续一周以上,每日脉搏比以前慢了7次或以上应就诊。病人一旦出现头晕、胸闷、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以确定有无起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

四大难题如何解决?

如何使这个小小的机器更好地救命,而不是由于其作为机器的局限而“害命”,必须要克服4大难题。

1、电极脱位——植入初期勿剧烈运动

“在现代医学科技的努力下,今日的心脏起搏器在植入手术中发生的危险几乎为零。”董吁钢告诉记者,于1958年在全世界最早使用心脏起搏器的一个瑞典人一生总共更换了20个心脏起搏器,直到86岁才因为患上癌症而去世。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今天的心脏起搏器在功能上越来越完善,人类对其植入人体的技术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是关键是如何保证每个医生都能掌握熟练的植入操作技能。

董吁钢坦言,做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技术并不复杂,但是要求医生需要一定的判断经验。“这是个精细活,电极的固定是否到位决定了术后病人发生血肿等并发症的可能性。”

他表示,由于起搏器的电极必须勾在心肌的肌小梁上,而这种电极的小钩又必须使用很软的塑料制成,因此如果“勾”得不到位,就很容易造成电极脱位从而造成手术失败。因此,患者选择做植入手术前要谨慎判断。

同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肌上定位后需要等待附近纤维组织的逐渐包裹,如同一个“网”般包裹好才能真正稳固起来,这大概需要3~6个月的时间,因此在刚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头半年,患者不应从事剧烈运动,以防止起搏器电极发生脱位。特别是埋植脉冲发生器一侧的上肢,早期运动幅度不宜过大。

专家提醒,患者在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前三天最好卧床,7天内不要剧烈活动,以防导管电极未被包裹牢固而发生脱位。

2、电力耗尽——密切关注电池电力

作为一种电脉冲发生器,心脏起搏器以电池作为其能量来源。这不由使人担心一个问题:由于起搏器对患者性命攸关,万一起搏器电池的电力不足,或者逐渐耗尽,患者应该要如何才能灵敏发现呢?

董吁钢表示,目前使用的心脏起搏器一般质量都会比较稳定。正规出厂的产品都严格符合其电耗量的规律,通常来说功能越简单的起搏器电池寿命就越长,而功能越多的起搏器由于耗电量大,一般电池寿命就比较短。目前市面上的心脏起搏器电池寿命都在5~8年内,功能最简单的可长达8年,功能复杂的在5年左右。

在植入体内之前,医生要负责向患者解释清楚电池的寿命长短,并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检查电池的电量,尤其是电池接近耗尽的阶段,一定要增加检测电力的频率,只要做到密切监测,就不会因为电池问题而对患者造成生命危险。

为预防产品出现不合格的可能,厂家都承诺如果电池电力不符合正常规律提前耗尽,可以免费更换。

但是作为患者,自己也可以对电池的电力有一定敏感———电池内的电不可能突然用空,只会慢慢消耗,因此即使电力不足,起搏器也只会慢慢停止工作,患者的心率逐渐减慢,不至于突然停搏。

许多患者在使用心脏起搏器之前都会因为心率过慢而时常有无力、头晕等不适症状,一使用起搏器后就有所改善;反过来说,如果起搏器的电池在逐渐耗尽,必然影响起搏器的功能,患者可能又会重新出现头晕、无力等症状。

因此如果患者感到自己在使用起搏器后症状没有缓解,就应该赶紧求诊,检测起搏器的电力情况。

3、并发症——胸部的疼痛预警

一部分患者在植入了心脏起搏器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身体对起搏器的排异反应引起的。“对于身体来说,它毕竟是个外来物体,一些特别敏感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引起疼痛等不适感觉。”同时,这种并发症的发生亦可能由于植入时医生的操作经验不够所致。

据了解,通常植入心脏起搏器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局部感染,多因植入后埋藏囊腔积血、炎症感染或脓肿形成。一些高龄或体质偏弱的患者由于皮下组织很薄,可招致起搏器磨破皮肤而感染。

在一般的情况下,全身感染较少见,但由于心腔内电极易损伤心内膜,也有可能引起严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至于皮肤坏死,一般多发生于术后早期,如起搏器系统埋藏过浅,皮囊张力扩大,引起局部皮肤缺血坏死,或由于外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侵犯,均可导致皮肤坏死破溃或感染。

此外,由于一些患者在植入后对起搏器有强烈的异物感,或是因为切口处疼痛的原因,使其过度约束肢体活动,结果长期僵化而引起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韧带粘连,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

对此,专家建议患者一定要充分重视自己在植入后的身体感觉,如有强烈的不适感或异物感,一定要及时向随诊医生反映,弄清楚是否操作不当引起的,如果是短暂的异物感,可以通过一些药物手段来加以改善。

4、电磁场干扰——与手机距离25厘米以上

专家表示,一般而言,如果电力充足心脏起搏器的工作不会出现特别不稳定的情况,除非是受到电磁场的干扰。心脏起搏器通过精确定时的电流刺激心肌,能够让心搏异常缓慢的心脏按照正常心跳节奏工作,但是它不能靠近强磁场,且易受电波干扰。

据研究发现,当植入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无意中进入高压电磁场,可能会出现一些全身异样的感觉,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

因此对于电台发射站、电视发射台、转播车、发射机、雷达、马达、内燃机、高压电场、变压器、发电厂的发电车间、电弧焊接、医院的磁共振仪等强磁场和强电场,患者最好不要轻易靠近。

同时某些公共场合安装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也能够发出较强的电磁波,并对起搏器产生影响。部分功率大的电梯(如斜坡式电梯)所产生的电磁辐射也能干扰起搏器内的电子系统,患者应引以注意。

不过董吁钢认为,事实上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强大电磁波的场合并不多,而普通的家用电器基本上不会对心脏起搏器产生太大的影响。

多数家用电器是安全的,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电烤箱、电熨斗、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脑、吸尘器、洗衣机、食品加工机等只要没有漏电,一般不会影响起搏器,可以放心使用。新式微波炉只要操作正常,一般也不会影响起搏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使用手机对普通人健康是否有影响尚无定论,但德国科学家日前已经确定手机会对心脏起搏器产生干扰。

为此,国外专家告诫心脏起搏器携带者应与手机保持适当距离。科学家经过调查发现,一旦手机离心脏部位过于贴近,不同型号起搏器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起搏器正常功能也随之受到影响。

科学家还通过反复试验发现,手机与起搏器保持25厘米以上距离时,起搏器功能基本不受手机干扰。为此,专家告诫心脏起搏器携带者应注意与手机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因起搏器功能受损而导致生命危险。

此外还有专家发现,如果起搏器遭到严重的撞击,或患侧肢体过度负重时,起搏器可能会出现工作异常,甚至导线断离。

据了解,如果心脏起搏器受到干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依赖起搏器的患者还可能会重新出现眩晕等症状。

专家提醒,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让患者立即停止任何活动,远离干扰,将患侧肢体制动,并携带好起搏器卡(上面记载着起搏器的植入时间、类型等重要资料),争取尽快地赶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检查。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有约”,作者广州日报记者邱瑞贤;医学指导: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 董吁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