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Host and Microbe(IF 14.946): 禽流感有大范围爆发潜力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科学家已经发现新的证据:H7N9禽流感目前仅限于中国,但有可能爆发更大范围的疫情。该研究发表于《细胞宿主和微生物》(Cell Host and Microbe, IF 14.946)。
公共卫生专家已经对禽流感毒株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数据显示,自从2013年禽流感在人类身上出现,中国已经出现1600例感染禽流感,死亡率约为40%。而且中国每年都会有H7N9爆发。今年9月17日报道指出产生了史上最多的病例——764例。目前没有证据显示H7N9人传人,CDC称,只有个别人类传播的案例,大多数患者都是由于感染的家禽受传染。
但是,公共卫生行政人员担心H7N9有引发一场大流行或者全球疫情的潜力。
研究人员发现H7N9病毒在雪豹中很容易传播,而雪豹是人类流感感染最佳代表的动物模型,而且那些感染通常是致死的。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高级研究员Yoshihiro Kawaoka教授说,目前没有H7N9在人类间持续传播,而且目前该病毒只发生在中国。但是流感病毒是在不断发生变异的,这个禽流感毒株很有可能变得毒性更强、抗药性更强、更容易传播。
美国传染病学会(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公共卫生委员会主席Matthew Zahn说,这个研究强调了两点:高致病性H7N9病毒显示了巨大的公共卫生风险;这些病毒随时间推移而变化,其风险也会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警示——需要持续监视。
在之前的疫情爆发中,行政人员只发现了“低致病性”的H7N9病毒,也不会明显地引发鸡或者其他家禽患病。而最近,H7N9病毒出现高度传染性,已经明显使家禽生病或死亡。
研究人员在试验中分析了来自由于禽流感死亡的患者身上的高致病性的病毒样品,他们发现病毒已经发生变异:有些病毒细胞会受特敏福(Tamiflu ,预防及治疗流感的药物)攻击,但有些则已经进化出了抗药性。研究人员模仿患者样本创造了两种病毒:一种对特敏福敏感,一种有抗药性。然后他们对比了这几种病毒和低致病性病毒。结果发现所有病毒都会感染大鼠和雪豹,而感染性最强的病毒使动物病得更加严重,甚至死亡。
研究还显示,所有病毒都很容易通过空气在同一笼子里的雪豹中传播。
研究人员确认了有抗药性的H7N9病毒不会受特敏福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影响。不过,它会受药物法匹拉韦(favipiravir (Avigan),目前在日本获得批准)的影响。
Kawaoka说,要判断特敏福对中国流行的H7N9病毒的疗效很难,在第一症状出现的两天内服药是最有效的,而很多患者往往都延迟了。所以,对H7N9的持续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他指出,出现高致病性病毒也有积极的一面:因为目前感染的是致病的食用动物,疫情爆发容易探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感染禽流感的危险因素
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病死禽类或污染环境中,例如活禽市场;
屠宰受感染禽类、拔毛和处理尸体及制备供食用的禽类,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
少数甲型H5N1流感人间病例与生食受到污染的禽类血液菜肴相关;
控制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流行对减少人类感染的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禽流感抗病毒的治疗
有证据显示,某些抗病毒药物,尤其是奥司他韦,能够缩短病毒复制的持续时间并提高存活的可能;
应尽早给疑似病例服用奥司他韦(理想状况下是在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之内),以达到最佳疗效。然而,考虑到目前与甲型H5和甲型H7N9亚型感染相关的高死亡率以及这些疾病中病毒长时间复制的证据,对那些在病程较后期就诊的患者也应考虑给药;
不建议使用皮质类固醇;
对于甲型H5或甲型H7N9病毒严重感染的病例,临床医生可能需要考虑增加每日建议的服药剂量或延长治疗时间;
甲型H5或甲型H7N9重症患者或伴有严重胃肠道症状患者的药物吸收能力可能会受到损害。在治疗这些患者时,应考虑到这一可能性;
最近的多数甲型H5和甲型H7N9病毒对金刚烷类抗病毒药物耐药,因此不建议使用。
循证来源:Yoshihiro Kawaoka, Ph.D., professor, pathobi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Schoo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Matthew Zahn, M.D., chair, public health committe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Arlington, Va.; Oct. 19, 2017 Cell Host and Microbe online
世界卫生组织,禽流感及其它人畜共患型流感,2016年11月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