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防艾计划:老年人首次被列入防控重点人群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目前全国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但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和青年学生感染人数持续增高,而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以及人口频繁流动已成为防治工作的新难点。
老年人首次被列入艾滋病防控重点人群。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月至9月新发现60岁以上老年男性感染者高达1.3万例,甚至远远超过新发现青年学生感染者。
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行动计划指出,经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重点地区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基本遏制,全国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数据显示,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发现率提高68 .1%,病死率降低57%。但随着防治工作中新问题不断出现,艾滋病流行形式依然严峻。
行动计划指出,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合成毒品滥用及不安全性行为在一定范围存在等诸多因素加大艾滋病传播风险,社交新媒体的普遍使用增强易感染艾滋病行为隐蔽性,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干预难度。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说,我国新报告病例中九成以上经性途径传播。行动计划也提到,性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持续升高。
据介绍,我国艾滋病疫情在青年学生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上升较快。去年1月至9月,新发现15至24岁青年学生感染者和60岁以上老年男性感染者分别为2321例和1 .3万例,分别是2010年同期的4 .1倍和3.6倍。专家分析,60岁以上老年男性感染艾滋病主要由不安全性行为所致。在老年人退休后,会突然之间失去社会存在感,很难适应退休生活,难免引起内心孤独寂寞。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和生理需求应受到关注,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法制宣传亟待加强。行动计划中,老年人首次与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出国劳务人员、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一起,被列入艾滋病防控重点人群。在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上,宣传、网信、新闻出版广电、卫生计生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指导将艾滋病防治宣传列入日常工作计划,每月至少开展1次艾滋病防治公益宣传,持续加强重点人群宣传教育。
检测服务范围将扩大至县级
此次行动计划提出检测机构要主动为有感染艾滋病风险人员提供检测咨询服务,并将艾滋病检测服务范围延伸至县级。
行动计划规定,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具备实验室艾滋病检测能力,疫情严重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应当具备快速检测能力。各地级市和疫情严重的县(市、区)应当具备确证检测能力。有条件的监管场所和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设立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或快速检测点。卫生计生、质检、公安、司法行政、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将构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
严重地区试点中西医综合治疗
早在2012年印发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已提出,卫生、中医药部门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探索艾滋病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扩大中医药治疗的规模,提高治疗质量。据介绍,截至去年7月我国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试点省份已扩至19个,包括河南、云南、广西、安徽、北京等。中医药累计治疗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总数已超3万,“十二五”期间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增加70%。
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出目标,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的人数比2015年增加一倍。为此,中医药、卫生计生等部门将研究形成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扩大中医药治疗覆盖面。在科研方面,重点开展临床及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优化等研究,力争在防控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疫情严重地区和有较好工作基础地区要开展中西医综合治疗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规模。今年起,我国将制定并颁布艾滋病(成人)中医诊疗方案和针对艾滋病相关12个常见病症的临床治疗方案。
提出具体目标
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减少10%以上
其他性传播危险行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0.5%以下
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传播率下降到1%以下
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4%以下
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将达85%以上,其中流动人口、青年学生、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及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90%以上。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比“十二五”计划目标提高10个百分点。
六项防治措施
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
提高综合干预实效性,有效控制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
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和随访服务规范性,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减少传播;
全面落实核酸检测和预防母婴传播工作,持续减少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
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挽救感染者和病人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全面落实培育引导措施,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
循证来源:南方都市报,老年人首次被列入艾滋防控重点人群,2017年02月06日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