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

健康界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0-11-19 全国医院|排名 (4458)
2020年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元年,而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学科建设。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曾经做出研判:以学科建设为宗旨的竞争力营造成为医院第一要务

作为评估中国医院学科建设水平的标杆之一,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下称中国医院排行榜)在11月14日如期揭榜。在全国医院综合排名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依旧位列前三甲,40个专科的排名各有归属。

到今年,榜单已经走入第十一年,从最初的承受质疑,到后来被业内外所关注,再到如今大家翘首期盼,排行榜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中国三甲医院学科建设的一根标尺,学科水平以及与其他医院的差距,大家通过排行榜一目了然。

中国医院排行榜的评价方法,坚持以学科水平、临床专科声誉为核心,兼顾年度科研产出,这样的评估方法已得到业内外很多人认可和应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负责人高解春就榜单接受健康界独家专访。他透露,今年参与评选的专家数量再创新高——由上一年的4879人增至5210人,创历史新高,有效回复率达到64.53%,是历史第二高,这一结果,远远高于美国最佳医院评选的回复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总共有366家医院在榜单上获得提名。高解春相信,到目前为止,即将揭榜的中国医院排行榜是中国覆盖最为广泛的榜单。“这个榜单没有门槛,包括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军队医院和企业医院在内,只要是医疗机构,都允许被提名。”高解春说。

今年11月发布的榜单为2019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全国专科声誉排名、全国专科综合排名三个榜单,往年的七大区域医院综合实力排行榜和七大区域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择期发布。

中国医院排行榜第二个十年“启幕”

毫无疑问,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医院品牌和声誉的基石,但如果在学术上没有标杆,医院之间的差异就很难直观体现。当初,高解春决定创立中国医院排行榜,正是源于那时国内并没有一个认可度高的医院排行榜,这样招致两个现象:

一是医院管理者和学科带头人缺乏学科建设标杆;

二是每家医院因无参照,普遍自我感觉良好,不利于塑造“学科评估和竞争建设”的氛围。

今年,中国医院排行榜已经进入第二个十年。回望排行榜过去,高解春感触颇深。“十年前,当中国的院长见面时,大家相互攀比的是医院年收入,院长们尚未意识到学科建设对一家医院的重要性,当我们通过排行榜树立了学科标杆,大家才发现,医院管理者应当对学科建设高度重视,要明白怎样做才能把学科建设搞好,医院要扩大学术影响力,要得到专家共识,要有论文产出等等,作为排行榜的创始人,让医疗行业把学科建设重视起来,是我最为满意的地方。”高解春说。

声誉与科研“孰轻孰重”?

中国医院排行榜对学科的评价始终坚持专家声誉为主,这是多年不变的特色。这源于同行认可度高,是一个学科建设成功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专科评估方法。在专科综合排名中,80%专科声誉权重贡献使专科排名相对稳定;此外每家医院每年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获奖项目等不同,导致占20%的科研分数也不相同。

具体来讲,一家医院学科建设的声誉得分有可能会出现“滞后”的情况,也就是专家对一家医院的学科水平尚未全部了解,但是科研产出相对敏感,对声誉会有引导作用。

当一家医院的一个科室发展很快,连续多年科研得分很高的话,过后几年声誉分就会慢慢提升。高解春亦坦言,学科建设无法一蹴而就,需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去沉淀,因此医院要有组织,有策划,做好学科整合和规划,有些专科要前移,要以学科建设为宗旨进行绩效考核,构建薪酬体系的良好氛围,同时亚学科的分科要有科学的设计,避免同质化的问题。

对于刚刚揭榜的榜单,高解春透露有两个有趣的现象。

其一是有若干家医院在专科综合榜上出现三个满分现象,也就是声誉、科研和综合都是满分,这足以说明其强大的学科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其二是有些医院在声誉榜上是第一名,但是在专科综合榜上第一名的位置被其他医院取而代之,这说明其在2019年的科研不太出色。当然,也会有医院出现相反的情况,即在声誉榜上并非处在榜首位置,但是当把科研分数综合到一起时,自己成为了第一名。

高解春认为,这说明相比过去纯粹依靠声誉进行排名,专科综合榜已经起到了较大的引导作用,这也使每一年的排名竞争更为激烈。在高解春看来,今天的科研投入可能变成明天的科研产出,明天的科研产出会成为未来的临床成就,因此医院管理者应该肯定科研和临床之间相辅相成的作用。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