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每位女性朋友都应知道的乳腺知识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7-03-14 乳腺癌|女性 (3074)

       乳房,由腺体、导管、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是女性重要的第二性征,也是哺育下一代的重要器官。自然、健康的乳房无疑是女性自信心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不少乳腺癌患者却不得不面对乳房缺失的结局,这为她们全新的生活蒙上了阴影。

认识乳腺癌

       根据最新的癌症统计,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截至2013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患病率已达12.2/10万,预计到2021年,中国乳腺癌患者总数将超过美国,达250万例。

       与欧美乳腺癌患者相比,我国乳腺癌患者的患病特征有些许差异。首先,我国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55岁,显著低于欧美国家,2014年Lancet Oncol中的统计显示,我国年龄≥65岁的乳腺癌患者仅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16.6%,而欧美国家同年龄段患者占所有患者的42.6%;其次,我国乳腺癌患者初诊时的肿瘤体积较大,临床分期往往已达II-III期,较欧美国家晚,据统计,我国82.1%的患者诊断时已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美国,60%的乳腺癌患者都是筛查发现的;最后,我国乳腺癌患者术中受检淋巴结数目较多,阳性淋巴结数目也较多,这也是我国前哨淋巴结活检开展较为谨慎的原因之一。

治疗丰富,有的放矢

       目前,随着乳腺癌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所提高,而对于早期乳腺癌及部分局部进展期的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乳腺癌患者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单纯乳房切除术及保乳手术,其中,创伤相对较大的改良根治术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是全球共同的变化趋势。据统计,我院1999-2013年接受单纯乳房切除术及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比例有所增加,而接受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比例逐年减少。另外,“个体化治疗”、“精准医疗”等概念的提出,“微创”、“靶向”、“新辅助”等治疗技术的发展,也为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重建乳房,重塑自信

       近年来,医疗模式逐渐由“循证医学”向“循值医学”过渡,因此,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开始受到关注,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患者接受乳房重建手术的例数不断增加。多项研究显示,全乳切除后乳房重建不影响乳腺癌患者肿瘤安全性,且能较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乳房重建技术的迅猛发展,乳房重建方式的选择也越来越个体化,常用的乳房重建方式有假体重建自体重建,其中,常见的自体组织重建供体有背阔肌(肌)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及横型腹直肌肌皮瓣。乳房缺失的乳腺癌患者可根据健侧乳房的形态及大小、自身健康状况、辅助治疗情况、经济能力、喜好等选择适合的重建方式。

       假体乳房重建及自体乳房重建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假体乳房重建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不受乳房大小的限制,适合双侧乳房重建,但重建乳房的自然度、与健侧乳房的对称度等仍不够理想;自体乳房重建手术相对复杂,患者恢复时间较长,且增加了供区瘢痕,但重建乳房更为自然美观,部分患者还可获得较好的感觉恢复。

筛查自检,关爱乳房

       定期进行乳腺癌筛查,可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乳腺癌,降低乳腺癌的死亡风险。中国抗癌协会2015年更新的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指出,一般乳腺癌风险的女性推荐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周岁。常用的乳腺癌筛查方法有乳腺钼靶检查和乳房B超检查两种。由于中国女性乳腺相对致密,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较小,绝经前患者比例高,因此,乳腺钼靶筛查在我国的假阴性率较高,建议联合超声检查。

       研究显示,乳腺自我检查并不能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检出率或降低死亡率,但由于乳腺自我检查可以提高女性的防癌意识,因此,仍鼓励适龄女性每月进行1次乳腺自我检查。需要强调的是,乳腺自我检查不能代替乳腺癌筛查。

       当然,适龄女性也无需过分紧张,规范的筛查足以及时发现可能潜在的问题。最后,希望每位女性都能拥有健康的乳房,拥抱自信的人生。

循证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位女性朋友都应知道的乳腺知识,2017-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