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人群易患药物性肾损伤 如何预防?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作为药物最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肾脏受到药物损伤的机会也自然大大增加。
谁易患药物性肾损伤?这些人群要当心!
已存在各种肾脏疾病的患者
原本已有各种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者,或因其他慢性疾病需同时联用多种药物,尤其是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肾毒性药物的患者,发生肾损害的几率更高。
过敏体质
过敏体质或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各类药物用药过程中,容易出现过敏性肾间质损害。
老年人和儿童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肾功能逐渐减退,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逐年降低。而对于儿童,由于肾脏尚未发育完全,故在用药时更需格外小心。
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肾损伤?
抗生素
引起的肾脏损害最为常见(占39%~54%),尤其是氨基糖甙类、头孢第一代抗生素最多见。其次为解热镇痛药,包括人们常用的止痛药和复方感冒药,均可能有肾毒性。
造影剂及抗肿瘤药物
如阿霉素、顺铂、卡铂、长春新碱、丝裂霉素和部分靶向治疗药物等,相关性肾损害的发病率近年来也不断提高。
中草药
值得关注的是,在服用不当或超量服用的情况下,相当多的中草药也可对肝、肾及消化道等脏器产生损害,如关木通、马兜铃、广防己、天仙藤、青木香、朱砂莲、寻风骨等等。
如何预防药物性肾损伤?
切记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杜绝滥用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
老年人、儿童注意按年龄、体重调整用药剂量,肾功能不全者应按肾功能减退程度酌情递减药物剂量。
在服用有肾损伤的药物期间,应多饮水,以促进体内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某些特殊致病菌感染必须选用毒性较强肾损伤药物时,应避免与强效利尿剂合用,以防诱发循环血容量不足,加重药物的肾毒性。
服用肾损伤药物期间应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若出现腰酸无力、小便异常(颜色变深、泡沫多而不消散、尿量明显减少)、四肢浮肿、血压升高等情况,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到肾脏专科诊治。
以下内容,供有进一步求知欲的同学们收藏了解:
为什么药物容易损伤肾脏?
首先肾脏的血供非常丰富,其血流量占到心输出量的近25%,大量的血液流经肾脏,血液中的药物也随之大量进入肾脏,肾脏中的药物浓度高,对肾脏的毒性作用也相应较高。
肾脏还有强大的浓缩功能,许多药物在尿液中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0倍,如此高浓度的药物更容易损伤肾脏。
此外肾脏中还存在许多酶,它们可以将药物分解为有毒的代谢产物,进一步损伤肾脏。
不仅如此,由于肾脏具有酸化功能,尿液的PH值较低,许多药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降低,由此尿液中的药物易于沉淀析出,形成结晶沉积于肾脏中,对肾脏造成损伤。
药物是如何损伤肾脏的?
药物损伤肾脏的机制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药物的直接肾毒性 药物本身或它的代谢产物直接影响肾脏细胞的功能,造成肾脏的损伤,一般药物的剂量越大,浓度越高,对肾脏的损伤越大。
免疫损伤 药物本身作为抗原或半抗原,与机体内相应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由于肾脏是由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组成,与血液的接触面积大,肾脏中的血流速度也较慢,因此血液中的免疫复合物流经肾脏时易于沉积与肾脏,从而激活补体,激活免疫反应,损伤肾脏。
某些药物和/或其代谢产物、药物所致的组织退变产物在肾小管内沉淀,引起梗阻性肾病。
血流动力学作用 某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由于对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的舒缩的调控程度不一,导致肾小球有效滤过率降低引起肾脏缺血。
药物性肾损伤的临床表现
药物性肾损伤既可表现为轻度、可逆性肾损伤,也可发生严重的肾脏疾病。临床表现为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尿沉渣异常、蛋白尿、脓尿、血尿等,最常见的是肾小球过滤率下降。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