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医院】手术后就要进补?恢复胃肠道功能更重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8-11-16 手术、饮食 (4400)

“吃东西有什么忌口?”

“做完手术是不是要补补身体?”

“怕动到伤口是不是不能下床活动?”

家里有人一旦做完手术大家都会很关心。急着购买各种补品和名贵药材为病人补身子。医护人员也经常会被问到这些问题。

那么,手术之后到底该怎么吃?怎么活动呢?

术后可以马上“进补”吗?

患者手术后饮食状态的恢复主要由麻醉方法、手术部位、手术种类及患者本身的情况来决定的。

通常情况下,宜鼓励患者尽早恢复经口进食,以促进口腔唾液分泌,预防口腔炎症;促进胃肠蠕动、伤口愈合等。

做了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者,术后完全清醒2小时后可试喝1~2口温开水。如无呕吐或呛咳,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质,如米汤、菜汁、稀藕粉等,再逐渐由稀饭、肉汁、果汁、牛奶、豆浆等改为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蒸蛋、蒸肉末、豆腐等,慢慢过渡到普食。

手术后恢复早期因创伤、疼痛、虚弱等原因,患者多胃口欠佳,宜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手术后恢复中后期应进食营养丰富、补益气血的食物,如蛋、肉、鱼、禽类等食物,以供给充足热能、维生素、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

由于术后胃肠功能相对降低,患者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蔬菜,如苹果、梨、猕猴桃、草莓、橙子、橘子以及番茄、胡萝卜、白菜等,不要吃油腻、辛辣、刺激性、过甜或过咸的食物或饮料如肥肉、辣椒、生蒜、浓茶、咖啡等。

腹部手术后都要“排气”?

腹部手术创伤及术中用药等对消化道的功能有或多或少的抑制,使胃肠蠕动功能降低。术后病人容易出现腹胀、呕吐等现象,这在胃肠手术中更加容易出现。

所以,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插了胃管带有胃肠减压者,术后24~72小时须禁止进食、饮水,可先经静脉补充营养,待肠道功能恢复、胃肠蠕动、肛门排气(俗称打屁)后拔除胃管,试行按上述步骤进食。

术后两周内饮食中尽量少食含粗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白菜、蒜苗、韭菜等,以减少食物中未消化的粗纤维对伤口的摩擦。

老年患者术后饮食要注意什么?

老年患者手术后由于机体代谢较慢,胃肠功能恢复减慢,术后饮食要特别注意:从少到多、从稀薄到稠厚;从简单到多样,循序渐进,少食多餐。即刚开始只喝少量温开水,如果没有特别不适,可以改吃流质饮食,如菜汤、鱼汤、蛋汤、稀粥、无渣果汁等,进食的量从每顿20~30毫升开始,逐渐增加到200~300毫升。每个人的进度不同,以食后舒服为度,每天进餐5~6次。进餐后患者可侧躺着休息,以延长食物的排空时间,尽量使食物能够完全消化吸收。

术后什么时候可下床活动?

许多患者认为手术后伤了元气,加上疼痛、虚弱等原因,不宜早期活动。实际上,如果镇痛效果良好,原则上患者应该早期床上活动,争取在短期内下床活动。早期活动有助于增加膈肌运动,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此外,还有利于肠道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

手术后患者若卧床时间长,易产生头晕、腹胀、便秘和尿潴留等并发症,甚至导致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下肢静脉血栓或深静脉血栓形成。所以,如果病情允许,手术后患者一定不要长期卧床休息,宜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活动要注意什么?

早期下床活动,应根据手术种类及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步增加活动量。在患者已清醒、麻醉作用消失后,就应该鼓励在床上活动,如深呼吸、四肢主动活动及间歇翻身等。足趾和踝关节伸屈活动,下肢肌松弛和收缩的交替活动,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痰多者,应定时咳痰。患者可坐在床沿上,做深呼吸和咳嗽(咳嗽时可轻按住伤口,以减少疼痛)以促进痰的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并发症。再在他人搀扶下先下床缓慢行走几步,适应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应避免猛力咳嗽、用力解大便及剧烈运动。

有部分患者并不适合早期活动,如有休克、心力衰竭、严重感染、大出血、极度衰弱及复杂手术等的患者,或者是施行过特殊固定、有制动要求的患者,应遵循医嘱,避免早期活动,以免病情加重,影响手术效果。但是需要适度协助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按摩或遵医嘱使用肢体充气式间歇加压装置,以改善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早日康复。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