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中山医院】切除胆囊后会有哪些不良影响?我该怎么办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 2019-01-06 胆囊|胆源性腹痛 (3689)

胆囊切除术是胆石症、胆道感染、胆道肿瘤等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随着此类疾病的发生,不少人接受了胆囊切除术,也有越来越多人发问,切除胆囊会产生什么影响?此篇文章旨在解决这一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了解这些胆囊切除术后的不良影响,绝不是否定胆囊切除术在疾病治疗中的必要性,更不是增加我们对胆囊切除的恐惧,而是使切除胆囊的患者更好地管理术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疾病的预后。

一、胆囊的作用

  在讲述切除胆囊后的影响前,我们先要了解胆囊有哪些主要作用。在禁食期,胆囊能够浓缩并储存胆汁。胆汁是由肝脏生成和分泌的,大部分肝胆汁由胆囊浓缩5-10倍后储存为胆囊胆汁,胆囊胆汁含有高浓度的电解质、脂类、胆盐和胆色素。在进食后,胃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等刺激胆囊收缩,使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食物的消化。胆汁能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分解和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等。

二、胆囊切除术后的常见改变与症状

  胆囊切除后,会出现胆总管部分代偿胆囊功能等生理变化,使消化系统协调胆囊切除后的变化。然而,仍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

1. 胆源性腹痛

  正常情况下,禁食期,胆囊舒张容纳胆汁,位于胆总管末端的Oddi括约肌收缩使胆汁不流入肠道;进食后,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使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胆囊切除术后,胆囊与Oddi括约肌的协调作用遭破坏,Oddi括约肌痉挛,使得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扩张、管壁张力增高,从而引起胆源性腹痛。

    胆源性腹痛常位于(右)上腹,表现为:(1)疼痛逐渐加重至稳定水平,持续30分钟及以上;(2)发作间歇期不等;(3)影响日常活动或需要就医;(4)可与排便不明显相关,改变体位或服用抑酸剂无好转;(5)可伴恶心、呕吐,可放射至背部或右肩背部,可于夜间发作。

2. 消化功能紊乱

  胆囊切除后,胆汁不能有效浓缩和规律排放,容易造成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胆汁持续进入肠道、未被吸收的胆汁酸增多,从而刺激肠粘膜分泌水和电解质、促进肠道蠕动;对脂肪消化吸收的效率降低,易造成脂肪泻;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胆道压力增高、胆汁排空减缓等。

3. 残余小胆囊、残余胆囊结石和胆总管残余结石

   残余小胆囊和残余胆囊结石与自身结构变异、解剖困难或手术条件受限等因素相关。如术后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发热等胆囊炎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诊。

  胆总管残余结石因术前漏诊或术中胆囊结石落入胆管等原因所致。如术后近期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胆管炎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三、应对措施
1. 饮食:我们先前提到了,胆囊切除术后对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等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所以饮食方面,要注意减少油脂的摄入,保证维生素(如蔬菜、水果)的摄取。提倡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蛋、奶)饮食,规律进食、控制摄入总能量。
2. 胆源性腹痛:如怀疑出现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所致胆源性腹痛,应及时就诊。请医生完善检查,明确诊断,排除其他器质性原因所致腹痛,如胰腺炎、胆管炎等。轻型者可临床观察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内镜治疗,内镜治疗失败者可考虑行外科治疗。
3. 消化功能紊乱:如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治疗,如补充消化酶、促进胆汁排泄、肠道钙离子拮抗剂等。
4. 残余小胆囊、残余胆囊结石和胆总管残余结石:如出现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请医生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采用内镜或手术治疗。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