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肿瘤医院】骨关节疼痛、无故骨折,不要只去看骨科!
骨肉瘤是“小众”肿瘤:
一夜之间,骨肉瘤这个并不为世人所熟知的癌症,已然成为肿瘤领域的“网红”。
相较于乳腺癌、肺癌、大肠癌等常见肿瘤,骨肉瘤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小众”的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可以说,它的总发病率并不高。在中国,骨肉瘤的发病率约为1.5~6/100万,占恶性肿瘤的0.2%。虽然骨肉瘤发病率不高,但是它的生物学行为确是“罪大恶极”:恶性程度高、容易复发而且早期转移率极高。
骨肉瘤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据细胞遗传学的相关研究表明,骨肉瘤细胞的染色体多发生突变,但是其突变模式以及部位多不固定。
骨肉瘤主要发生于长骨干骺端,仅少部分发生于中轴骨和骨盆,其预后较长在四肢的骨肉瘤较差。
20%的初诊患者已远处转移:
临床中,我们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约有10%~20%的患者初次就诊时已经发生了远处转移,并且90%的骨肉瘤的转移病灶都喜欢到肺部去“安营扎寨”。像大多数恶性肿瘤一样,一旦发生复发和远处转移,均预示着预后不良且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一般而言,骨肉瘤发生转移后5年总体生存率仅10%~30%
我们可以教大家一些初步判别骨肉瘤早期信号的特征:
患病区的疼痛:主要是骨关节周围的疼痛感,一开始多为间歇性,之后会逐渐加重成持续性,疼痛感逐渐增强。
肿块:出现间隙性疼痛一段时间后,疼痛部位可出现肿胀及肿块,并伴有压痛感。根据骨化程度的不同,肿块的硬度各异。随着肿块的增大,关节活动会受限,可出现肌肉萎缩等症状。
跛行:由于肢体的疼痛,患者多会表现出避痛性跛行,随着病情的发展,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积液,病理性骨折等与骨科疾病极为相似的不典型性症状。
骨肉瘤许多早期信号与一些骨科疾病的症状极为相似,对于医学知识不够丰富的公众而言,很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是骨科疾病,或者会尝试用一些热敷、泡脚等方法试图缓解症状,我们建议当出现上述症状,脑子里要有一根弦,可以先去肿瘤科排除骨肿瘤疾病后,再去骨科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切勿因自身的原因贻误病情,错失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期。
早期发现骨肉瘤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病人的预后影响非常大,所以熟悉骨肿瘤的常见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及时就诊是非常重要的。骨或关节的疼痛(包括脊椎的疼痛),痛性肿块,以及肢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骨肿瘤尤其是恶性骨肿瘤的三大主要征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还有皮肤和局部血管的征象,恶性肿瘤往往有丰富的血管,皮肤色泽可有明显变化,皮肤可发热,浅静脉怒张等重要表征。
多种武器正在“协同作战”:
如果把骨肉瘤的治疗比作一场战役的话,医生手中的武器就是各种治疗手段。
在这场战役中,目前公认的作战方案是“术前新辅助化疗+肿瘤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那你一定会问,肿瘤“三驾马车”中的放射治疗呢?目前,临床中放疗不作为骨肉瘤的常规治疗方法,仅仅作为一种减轻疼痛的姑息治疗方法。
此外,介入治疗、冷热消融治疗等也逐渐成为骨肉瘤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还有一些治疗方法正处于研究阶段,比如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和光动力治疗等。然而,上述辅助治疗方法多以单中心临床试验为主,主要针对的是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已有复发或转移以及特殊部位难以手术切除的患者,相关疗效的评估也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我们可以切身地感受到,在这场遭遇战中,我们的武器正在逐步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是可期可待。
得了骨肿瘤只能截肢保命吗?:
相信,随着新药研发、影像学技术、病理技术、外科技术和手术后康复疗法水平的显著提高,骨肉瘤患者的生存期将会在不久将来得到延长,临床工作中患者对保肢的需求也变得愈发强烈。
临床中,骨肿瘤保肢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既彻底切除肿瘤、又保留肢体功能,以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认为,彻底切除肿瘤,不留一点残余必须是骨肿瘤外科手术中首要需要关注的。它毕竟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期息息相关。
目前,我们工作中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肿瘤性质、部位、肿瘤分期、疗效和预后,施行基于肿瘤根治的保肢手术。目前,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主要包括人工假体置换、同种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以及瘤骨灭活再植术等。这些术式目前已成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的常规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保肢手术结合新辅助化疗,已经能够有效提高骨肉瘤的保肢率和成功率,相关疗效已处于国内领先,齐肩国际的先进水平。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