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弱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远视、散光娃儿戴眼镜!

四川华西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9-11-20 弱视 (4156)

Q:“皮西西,据说弱视都是天生的嘛,那还有啥子好说头的呢?!”

这个说法没对!弱视是个发育性的问题,只能说有些造成弱视的原因的确是天生的,比如白内障啊、把眼睛挡完了的上睑下垂啊这些,但有些娃娃的弱视还有可能是由后天造成的,比如最常见的就是——

孩子在眼科检查出高度远视或高度散光,医生说要戴眼镜矫正,但家长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想让娃儿戴眼镜,慢慢的就让这些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娃娃,近的远的都看不清楚,失去了刺激眼睛正常发育的机会,最终成了弱视。

而一旦确诊了弱视,如果不尽早地接受正规治疗(先说哈,按摩、扎针这些豁人哄人的属于不正规治疗一类),很可能就一辈子都只能看模糊的世界。

1.关于弱视

弱视又叫“懒”眼,指的在视觉发育关键期(0~5岁)内,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即使是戴上了矫正眼镜视力还是不能达到相应年龄段的视力下限,或者在看视力表时,两只眼睛的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的一种视觉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大家要晓得,人从出生到长大,视力的发展是有个过程的,在娃娃出生到5岁这段时间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娃娃刚生出来视力都是很撇的,随着年龄增长要通过各种视觉的有效刺激才会提高视力,直到达到正常水平。

在这个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受到了斜视、没有经过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问题的影响,眼睛没有得到有效的视觉刺激,就会出现视力发育障碍,引起弱视。

“医生,所说弱视只有娃娃才会得哇?”

答:是的,弱视只有处于视觉发育期的小娃娃才会得,在门诊上也会遇到二三十岁的成年人因为视力问题来就诊被确诊为弱视的,但这种成年人的弱视不是因为耍手机、看电脑引起的,而是他们从小就有弱视,没有经过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才叫成年弱视。

2.弱视的症状

弱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视力不好,但由于很多弱视患儿年龄较小,表达能力有限,所以不细心的家长很难发现。

弱视常合并有多种认知功能障碍,如对空间立体感的辨别能力会较差甚至没得立体感的,还会产生经典的“拥挤效应”——在看单个字的时候看得清楚的,但一排字就看不清楚了,尤其在看书的时候就非常明显。

目前我国3亿儿童中约有1000万弱视患者。眼睛看不清楚带来的麻烦大家都可以想象,不仅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3.弱视的类型

根据弱视的患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相差1.50D或者柱镜相差1.00D,屈光度数较高的那只眼睛形成的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两只眼睛都弱视,发生于未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主要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    

形觉剥夺性弱视:由于屈光间质混浊,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不适当地遮盖等引起的弱视。

4.父母这个错误的做法会导致娃儿弱视

很多人都觉得弱视这个病,是娃儿天生的,但其实在我们医生看来,除了天生发育这种不可控的因素外,还有一种后天人为的因素最让人心痛!

在上面提到弱视的类型中,“屈光”两个字反复被提到,但好多人都认为屈光的问题仅仅只指的近视,但除了近视,屈光不正还包括远视和散光!

有些小朋友来医院看眼睛时,检查出来高度的散光或者高度的远视,医生要求孩子通过佩戴眼镜来矫正视力,但当父母些一听到“戴眼镜!”这几个字的时候就怂了,找了一堆理由不想让娃儿戴眼镜——
“散光我都有,几十年了都没咋个管,还不是生活得上好啊!”

“远视还需要戴啥子眼镜嘛,看得远还不好啊,坐最后一排看黑板都清清楚楚的!!”

“我们幺幺眼睛长得这么好看,戴眼镜遮到太可惜了,二天还要变形!”

结果娃娃长期处于高度散光或(和)高度远视情况下,不佩戴眼镜看不清楚,眼睛就没有受到有效的刺激,最后就会导致弱视!

真的,每回遇到这样的家长,我们医生en是巴不得像唐僧一样把这些活生生的惨痛例子在他们耳边念100遍

5.确定是否弱视需要满足这些条件

Q:“医生,我们娃儿班上体检的时候,据说有好几个娃儿都可能是弱视,好吓人哦!”

答:小盆友的常规体检中,视力检查是一种初筛的手段,可以尽早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视力问题,相信检查的医生也只是建议家长带娃儿去专科做进一步检查,而不是说你娃儿肯定就有啥子问题!

所以,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孩子的眼睛可能有问题的话,家长一定要带娃娃去正规的眼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就拿弱视来说,除了视力改变,还有很多的条件符合才能确诊。

首先,需要确定弱视患者的眼部构造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所以需要进行系统排查,排除眼部器质性改变;

其次,要积极寻找弱视的相关危险因素,不能仅凭视力就诊断弱视

最后,根据儿童视力发育规律于3~7岁的儿童,诊断弱视也不能简单地以视力低于0.9作为依据,要参考相应年龄的视力正常值下限。比如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反正一句话就是,儿保、幼儿园体检中发现孩子的眼睛可能存在问题,必须到正规医院眼科找专nie的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6.这些不靠谱的弱视治疗法千万用不得!

不管是你们花了好几大千甚至上万买的按摩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还是使用针灸、磁疗或者从歪国、神秘地方代购嘞神药,我们要大张其鼓地在这里声明:这些治疗弱视,全部都没有用!!!

发现了娃娃是弱视,早干预早治疗是√的,

但是如果你们选择这些“治疗法”,就是大××的!

把最佳的治疗时间都拿来搞这些无事包经的事,耽误了娃儿的治疗,那娃儿的眼睛就真嘞只有哦豁了! 

Q:“那医生,他们说吃鱼肝油对眼睛有好处,随时给娃儿补点会不会缓解或者预防弱视呢!”

答:弱视是一个排他性诊断,是能够通过检查和临床症状找到病因的,鱼肝油对前面提到的导致弱视的病因,是没有缓解作用的哈!但对于小娃娃儿保周期要求吃的维生素AD,该吃还是要吃,只是说这跟治疗、预防弱视没有关系。 

7.这些才是治疗弱视的正规方法

弱视治疗的目的是使弱视眼的视力和其他高级视功能达到正常,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尽量让弱视的眼睛改善到最佳水平,主要有这些治疗方法:

01去除病因

如果有白内障啊上睑下垂啊这些,医生根据相应的手术时机给你说该做手术的时候就要做。如果是要喊戴眼镜的,要戴矫正镜3~6个月,以达到视力充分改善。不同类型的弱视,要进行合适的屈光矫正,如散光、近视均应完全矫正,对于有斜视且合并远视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斜视类型进行远视度数的调整。

02遮盖疗法

也就是很多小朋友戴眼镜时,用块片片遮盖其中正常的那只眼睛。

常用的方法是非弱视眼的完全遮盖,必须严格保证被遮盖眼无光线进入,强迫使用弱视眼。遮盖的时间与弱视的严重程度相关。

有研究指出,7岁以下的重度弱视,每日6小时的遮盖也足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遮盖疗法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应持续进行。如果连续5~6周视力无提高,才考虑改变治疗措施。

03雾视法

通过药物(1%的阿托品)或光学(调整非弱视眼度数)的方法使非弱视眼视物模糊。雾视的目的是使病儿在一定的距离使用弱视眼,而在另外的距离使用非弱视眼,或在所有的距离都不使用非弱视眼。

如果患儿滴用阿托品引起局部过敏反应以及全身性反应(皮肤潮红、出汗减少等),则不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04压抑疗法

通过粘贴一定的塑料薄膜使非弱视眼视力下降,并比弱视眼低最少两行。常用于弱视眼的视力通过完全性遮盖已达到0.3以上,或两只眼睛能把看到的画面合二为一的功能较好的孩子。

05手术

仅针对诱发因素只能通过手术来矫正的弱视:如光学矫正无效的斜视,先天性白内障等。

除了这些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外,目前弱视治疗研究领域还引入了知觉训练、双眼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新方法。

Q:“这些治疗方法对已经是成年的弱视患者来说还有没有用呢?”

答:因为成年人的视觉系统已经发育成熟了,治疗是非常困难的,但目前我们华西医院眼科学研究室在专门针对这一类患者展开研究,希望能促进成人弱视的治疗,如果感兴趣且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戳下面的链接报名。

8.怎样尽早发现弱视?

除了做视力检查之外,家长还可以从下面这些日常的表现来判断,孩子是不是可能得了弱视:

1. 眼睛外观看起都不正常的,肯定要赶紧来。比如黑眼仁里面发白,眼皮耷起这种。

2. 娃娃看东西的时候喜欢眯眼睛,偏头,看个东西要凑很近。

3. 早产儿、低体重儿和那些有眼病家族史(比如先天性白内障,斜视等)的娃娃,家长也要格外关注他们的眼部情况,按时进行眼科检查。

最后,再次啰嗦地提醒各位家长——

1. 常规体检中发现孩子可能有弱视,必须要到正规的医院作进一步检查确诊,尤其需要根据屈光情况戴一段时间的眼镜才能下确切诊断。

2. 即使确诊为弱视,第一步的治疗是去除病因,该戴矫正镜就戴,而不是买这样仪器、搞那样按摩!

3. 医生喊娃儿该戴眼镜时,家长些一定要听话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2011年). 中华眼科杂志.2011;8(47):768

2.Amblyopia 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 Ophthalmology 2018 Jan;125(1):P105-P142. doi: 10.1016/j.ophtha.2017.10.008. Epub 2017 Nov 4.

3.Holmes JM,Kraker RT,Beck RW,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prescribed patching regimens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amblyopia in children. Ophthalmology 2003;110;2075-87.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