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隐蔽的“癌中之王”--胰腺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9-12-09 胰腺癌 (3739)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8 年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第十三位和第七位。2013 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胰腺癌新发估计病例数列男性癌症的第十位,女性的第九位,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四位。

目前,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刚刚发表在国际肿瘤学权威杂志Cancer Letters上的肿瘤统计研究结果中明确指出,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已呈快速上升趋势

发现晚,发展快,预后差

——胰腺癌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21世纪的顽固堡垒”。而目前人类对于这一“堡垒”的攻坚速度还远远没有赶上其发展的脚步。

胰腺癌步步逼近: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虞先濬教授每周两个上午的门诊总是门庭若市。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胰腺肿瘤专科,他所在的科室,门诊就医的胰腺肿瘤患者有20000余人次/年,收治入院的胰腺肿瘤2000余例/年,根治胰腺肿瘤500余例/年

《2013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胰腺癌位列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八位。

上海是我国胰腺癌高发地区,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胰腺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长。上世纪60年代,上海市的胰腺癌发病率仅为1~2例/10万,而根据我们最新的统计,目前上海市胰腺癌的发病率是男性17例/10万,女性13例/10万,这个数字已和美国的发病率接近。

虞先濬教授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

 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日前公布的2013年上海市癌症发病排行榜中,胰腺癌均已经跻身男女十大高发癌症行列,分列第六和第七位

2011年天津市肿瘤医院统计也显示,近20年来,天津市胰腺癌发病率在女性中增长1.65倍,成为增速最快的女性恶性肿瘤;在男性中增长0.98倍,增速名列男性恶性肿瘤第5位

胰腺癌可以说是一种‘富贵病’,往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发病率越高。因此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都是重灾区。而在我国,胰腺癌发病率的快速上升与国人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日益西方化密切相关。

复旦大学胰腺癌研究所曾对上海胰腺癌主要发病年龄段做出统计,发现其主要集中于60岁(23.8%)、70岁(31.2%)和80岁(36.4%)的人群

虽然现在还没有很确切的统计,但根据我的临床观察,中国胰腺癌的发病年龄还是有年轻化的趋势。

虞先濬教授对本刊记者说。他曾医治过的年龄最小的胰腺癌病人只有16岁。

据虞先濬教授介绍,慢性胰腺炎的患者,肥胖血糖高的患者以及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都是胰腺癌发病的高危人群。目前唯一被公认的胰腺癌的发病因素是吸烟,烟叶中的致癌物质可引起胰管上皮的癌变。

研究表明,吸烟的胰腺癌患者与非吸烟者死亡的危险比在1.6~3.1:1。

隐蔽的杀手

与其他癌症相比,胰腺癌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其:超高的死亡率!

胰腺癌是常见癌症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远远低于甲状腺癌的90%、乳腺癌的80%、结直肠癌的60%、胃癌的50%、食管癌的12%以及肝癌的1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2年公布的统计资料,全世界胰腺癌发病率为4.9/10万,而死亡率则高达4.8/10万。2010年中国肿瘤流行病谱调查显示,我国每10万人中就有超过3个人死于胰腺癌。2013年公布的美国癌症协会(ACS)数据显示,美国癌症总死亡率自1991  年的高峰下降了20%。其中肺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的死亡率都大幅降低,唯有胰腺癌不降反升。权威杂志《癌症研究》上此前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按照当前趋势发展下去,到2030年,胰腺癌将会成为美国致死率第二大癌症

胰腺是人体内位置最深,解剖最复杂,周边重要的器官和血管最多的一个脏器。它兼具内外分泌功能,除了可以产生胰液帮助消化之外,还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以控制人体内的血糖水平。

因为隐蔽,加上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胰腺癌一经发现,往往已到了进展期(中晚期),大多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曾做过统计,在该院门诊发现的胰腺癌患者,80%已属于中晚期,只有20%的病人能进行手术切除,部分中晚期病人只能接受姑息性手术,一定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胰腺癌的另一个特点是高转移性。它从发现到转移的速度比其他的肿瘤都要快,这也是导致其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虞先濬教授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医学界公认手术根治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而化疗是胰腺癌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放疗对胰腺癌的局部控制尤其是止痛,改善症状可起到一定的作用。生物靶向治疗目前几乎无效,中医中药尚处于调理辅助的地位。其他的方法如微波,射频等烧死肿瘤的方法都在尝试阶段。

然而,即便是进行了手术根治,胰腺癌病人的预后也并不乐观。

虞先濬教授不久前开展了国内首次针对胰腺癌患者的前瞻性的诊治现状分析(2006~2011年,上海1000余例临床确诊胰腺癌病例),结果发现,尽管40%的患者接受了手术,但是根治性手术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4月、5年生存率仅8.2%。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目前国际医学界针对胰腺癌的间质微环境这一有别于其他肿瘤的特点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从而为胰腺癌的靶向去间质化治疗奠定基础,即将迎来突破的春天。而我们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也运用PET-CT联合肿瘤标记物筛选鉴别手术获益性,为更精准的手术综合治疗人群的选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必将大大提高手术获益性。

科普很重要

2010年发表在顶尖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表明:正常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是逐步演变成癌的。从基因突变到形成一个真正肿瘤细胞要9年,从一个肿瘤细胞发展成具有转移能力的细胞团肿块要8年,而从发现肿瘤到肿瘤引起的死亡少则近2年。

因此,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倪泉兴教授多次指出,和“癌中之王”进行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53752/53785/index.html>战斗,只有做到早期诊断,合理、规范的治疗,才能掌握治疗主动权。如果能在肿瘤细胞形成的第一个9年的里发现它们,患者的生存机率将大大提高。

CT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而PET-CT检查近年来在肿瘤诊断领域也应用渐广,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测出肿瘤的体积,对其进行三维重建。此外,其他的检测方法,如肿瘤标志物CA19-9的测定,也可用于胰腺癌的检测。

在虞先濬教授看来,胰腺癌早期诊断最大的障碍是人们对胰腺癌的了解太少。

在路上随便问几个人,能准确答出胰腺的位置和功能的估计寥寥无几。

美国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与国际胰腺癌患者权益团体合作,于2014年上半年在欧美7000多成人中开展了胰腺癌知晓度的调研。结果在未经提示的情况下,所有受访者首先想到的癌症类型中,仅有2%是胰腺癌,而有60%的受访者几乎不知道胰腺癌这一主要的癌症杀手。

目前我们除了寻找一些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的手段外,最实用的能够让胰腺癌早点被发现的方法还是科普教育。

胰腺癌的症状主要有腰酸背痛,上腹部不适,不明原因的血糖高,黄疸等。这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往往与其他疾病的症状相似,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时机。

有些毛病不会要你的命,那为什么不先做个CT,排除一下最致命的胰腺癌呢?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