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仍要留心
目前9价HPV疫苗能预防90%的宫颈癌
2017年10月23日,广州第一支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宫颈癌疫苗”开打,从此疫苗预防癌症照进现实。目前在广州,2价、4价和9价疫苗都可以接种。
然而,有了疫苗之后,是不是真的不会得宫颈癌呢?
专家认为,打了HPV疫苗并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目前即使9价疫苗也只是针对7种高危型、2种低危型HPV病毒,并不能涵盖所有的高危型,而且有些特殊类型的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并无相关性。
所以,如果要挑战0宫颈癌,还需要持续性地接受包括HPV检测在内的宫颈癌筛查,这样才能让宫颈癌消失于未然。
持续感染高危型HPV 当心遇上宫颈癌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15-44岁女性人群中,宫颈癌是第二大最常见的癌症。
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公布数据,2015年我国新发宫颈癌例数为98900例,死亡病例为30500例。
据广州市肿瘤监测数据显示,广州市宫颈癌死亡率,2014年相比于2004年,8年涨了2倍(3.19/10万vs1.06/10万);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值得重视的是,据文献报道,99.8%的宫颈癌都与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有关。
按照与癌症的关系,HPV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致癌性,即高危型;另一类是非致癌性,即低危型。
高危型HPV有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型等。其中前两个类型引起宫颈癌的比例超过70%。
低危型以HPV6、11为主要感染,通常引起生殖器疣样病变。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何勉指出,HPV感染十分常见,约有80%的女性一生会感染或接触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18-25岁性生活活跃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下降。
值得庆幸的是,大多数HPV感染常常是一过性的,即便感染高危型HPV,人体自身免疫力也能将病毒完全清除,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超过80%的HPV感染8个月内会自然清除,也有一些女性的感染需要两年得以自然清除。
只有少数女性感染高危型HPV后自身免疫力不能将其清除,这种情况就是通常说的“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其中少数人会进展为宫颈癌前病变,而这其中个别人可能会遭遇宫颈癌。
何勉说,据文献报道,高危型HPV16持续感染,有20%-30%的风险在5年之后诊断出宫颈癌前病变;而在不易早期发现的宫颈腺癌病人,94%可检出高危型HPV16、18、45,因此要重视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和宫颈癌的相关性。
“三步走”筛查,阻断宫颈癌
何勉认为,宫颈癌病因清楚,通过接种HPV疫苗,规律进行筛查,关注和了解宫颈癌相关知识,就有可能让宫颈癌消失于未然,从而达到“挑战0宫颈癌”。
其中,防治宫颈癌最关键环节在于筛查,目前规范、有效的“三阶梯”筛查能使宫颈癌早诊早治得以实现。
遗憾的是,我国人群宫颈癌筛查率尚处于较低水平。
2010年的调查显示,全国城市平均筛查率为29.1%,东部发达地区为31.3%,农村16.9%。
何勉说,筛查可以三步走,第一步:宫颈细胞学检查、高危HPV检测;第二步:阴道镜检查;第三步: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
关于筛查方案,不同国家和地区有自己相应的推荐,如美国的指南建议不同年龄的女性,采用不同的方案:
(1)21岁以下女性无需筛查。
(2)21-29岁,3年1次细胞学检查。
(3)30-65岁女性5年1次细胞学加HPV联合检查。
(4)65岁以上女性,如果以前筛查为阴性,可停止筛查。
经过一步步的规律筛查,有望在女性毫无不适的情况下及早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时进行治疗,从而可以阻止病变进展为宫颈浸润癌。
何勉说,如果是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以往称为CINⅠ,高达60%的病变可能自然消退,可以随访观察,如果病变持续两年以上,则建议治疗。
如果是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以往称为CINⅡ/CINⅢ,因可发展为宫颈浸润癌,一经诊断应给予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比如可行宫颈锥切术(包括宫颈LEEP、冷刀锥切)切除病变组织。对于年龄较大,没有生育要求,合并其他妇科手术指征,经宫颈锥切确诊的HSIL也可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