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神秘面纱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9-12-22 遗传性结直肠癌 (2475)

肠癌这东西是不是很高发还会遗传啊,我弟前几年做了手术,现在又是我老爸,搞得我都怕怕的。  

目前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率在大中城市中已升至第二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家属患癌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家属患癌了,自己患癌的风险是不是也会增大?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遗传性结直肠癌?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和随访?现在就让我们一一为您解答。

问题一:大肠癌为什么会呈现家族聚集性?

原因一:

家庭成员之间多生活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中或有相似的生活习惯,如高脂高蛋白饮食、喜烟酒等。

原因二:

遗传因素在结直肠癌中起重要作用。在结直肠癌患者家族成员中,结直肠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4倍,近亲中有人患结直肠癌者,其本身患此癌的危险度约为2倍,更多亲属患有此癌则危险度更大。

问题二: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分类和特点

遗传性结直肠癌占全部结直肠癌的15%。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

FAP:

FAP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仅占结直肠癌的1%,由APC基因和(或)MUTYH的胚系突变所致,其特征为大肠内多发的(10个至数千个)腺瘤样息肉,伴有胃和十二指肠、表皮样囊肿、硬纤维瘤等肠外表现。FAP的自然病程约10-20年,息肉形成常在10几岁至20岁左右,25岁时腺瘤的恶变率为9.4%,30岁时为50%,而60岁时几乎达到100%,发病比散发的肠癌要早20年。

HNPCC:

HNPCC又称林奇(Lynch)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占所有结直肠癌的2%-3%,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有错配修复(MMR)基因的胚系突变所致,常见的5个MMR基因包括MLH1、MSH2、MSH6、PMS1和PMS2,其中MLH1和MSH2突变占检出胚系突变的80%-90%。HNPCC患者有较高的患结直肠癌和其他肠外恶性肿瘤的风险,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HNPCC患者一生中患结直肠癌的为50%-80%,中位发病年龄为44岁,以近端结肠为主,并具有多原发特性,预后好于散发病例;女性患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约为20%-60%。

问题三: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遗传性结直肠癌?

FAP的筛查:

当家族中有亲属发现有结直肠多发肉,且数量大于10枚时,应考虑FAP的可能。此时,可前往医院行APC和(或)MUTYH的胚系基因测序,并对家族中无症状的存在遗传风险的亲属进行胚系基因测序。

HNPCC的筛查:

家族中至少有2例组织学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其中的2例为父母或子女或通报兄弟姐妹的关系,并且符合一下任何1条:至少1例为多原发大肠癌患者(包括腺瘤);至少1例大肠癌发病早于50岁;家族中至少1例患者HNPCC相关肠外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胃癌、小肠癌等);可前往医院进行MMR胚系突变检测,及早发现并密切随访。

问题四:得知自己患遗传性结直肠癌应该做什么?

结直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应注意观察有无排便习惯和排便性状的改变,观察是否出现便秘、大便次数增多、脓血便以及腹痛、腹胀或肠梗阻等表现。如出现以上症状,应到医院进行大便潜血试验(FOBT)、血清癌胚抗原(CEA)、肛门指诊及肠镜检查等。

FAP患者的监测:

患FAP的APC突变携带者应该从10-11岁开始,每年定期复查肠镜,直至40岁,如果在此期间未发现息肉,可改为3-5年进行1次筛查。大多数15-25岁患者可考虑接受手术治疗,以尽早预防腺瘤恶变,根据年龄及直肠腺瘤的数目及受累程度,决定是否保留直肠。

HNPCC患者的监测:

而对于确定为HNPCC但尚未发生结直肠癌的患者应该从20-25岁开始,或较家庭成员中最早患结直肠癌者的患病年龄提早5年开始,筛查时间间隔为1-2年。对于>40岁的患者,推荐每年进行1次进行结肠镜检查,切除检查中发现的腺瘤,可有效的预防结直肠癌。对于已经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建议进行全结肠切除术并回肠直肠吻合。女性患者应每年进行妇科体检,大于35岁或无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可行预防性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手术。

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

近年来有临床试验显示,持续2年内每天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减少HNPCC相关癌的发生;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舒林酸、塞来昔布)可延缓FAP人群息肉病的发生。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