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心华:流感,从“肆虐”到“散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0-07-25 流感 (2247)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出现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同时伴有头痛、发热、寒战、肌痛等全身症状。轻者类似普通感冒,重者可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和并发症,甚至死亡。

1.流感病毒分三型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一种RNA病毒,直径80-120纳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根据抗原结构不同,流感病毒可分为甲、乙、丙三型,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它是目前季节性流感常见的病原体,擅长变异,曾引起流感大流行。根据其表面H蛋白(血凝素)和N蛋白(神经氨酸酶)这两个抗原标志物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可分为多种亚型,如H1N1、H7N9等。

人们比较熟悉的禽流感,是一种起初只在禽类中传播的甲型流感,后来病毒经变异后传染给人。所幸,目前没有证据提示禽流感能“人传人”,一般认为其只由禽类直接传染给人类。

乙型流感病毒也是引起季节性流感的常见病毒,由于其变异不如甲型流感病毒快,通常引起较小范围感染,患者病情也较轻。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非常少,且患者病情较轻,对公共卫生影响很小。

2.流感曾发生数次大流行

人类历史上曾有过数次流感大流行。其中,疫情最严重、影响最大的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因西班牙皇室感染、国家防控力度最大而被命名为“西班牙流感”,其发源地目前并没有一致结论。这场流感大流行始于1918年春天,在短短两年内掀起了三次感染和死亡的高潮,席卷全球各大洲。据估计,当时被感染的人数高达5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3,至少5000万人死于此次流感。1997年,科学家将引发西班牙流感的病毒鉴定为甲型流感病毒H1N1。

西班牙流感之后,人类又遭受了数次流感侵袭。1957年,甲型流感H2N2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出现,随后在全球流行,最后造成全球约110万人死亡。1968年,甲型流感H3N2在美国出现,最终造成全球100万人死亡。2009年,变异后的甲型流感H1N1“卷土重来”,到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疫情结束,约造成全球6000万人感染、数十万人死亡。

3.多措并举,使流感“偃旗息鼓”

在与流感的漫长斗争中,人类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意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1918年流感大流行促进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变革,人们开始认识到,在新型传染病面前,没有一个个体是可以幸免的,抗击疫情需要全民动员。此后,不少国家成立或重组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了更先进的疾病监控系统。在诊断方面,从昂贵、繁琐的病毒分离培养到如今广泛使用的抗原快速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人类识别流感病毒的能力大大增强。在治疗方面,随着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陆续问世,流感的病死率大大降低。

防控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安全有效的流感疫苗已使用了60年,生产技术十分成熟。由于流感病毒不断变化,WHO每年都会根据监测结果,为各国推荐适合作为疫苗的流感病毒株,一般为三价或四价疫苗。2019年我国规定的流感疫苗组分包括2个甲型流感病毒毒株和1个乙型流感病毒毒株。WHO建议以下人群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孕妇、6个月至5岁的儿童、65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卫生工作者。

在我国,流感呈全年散发,冬春季为高发季节,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甲型流感病毒H3N2、H1N1等曾“肆虐一时”的流感病毒,如今已成为季节性流感的常见病原体。

4.“善变”的流感病毒,仍需警惕

大多数时候,流感表现为季节性流行,每年冬春季“造访”,感染范围有限,与其他重大传染病相比,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威慑力”。不过,一旦出现令人类“措手不及”的新型流感病毒,其传播范围将扩大,甚至造成大流行。

尽管人类在对抗流感的战疫中取得了诸多进步,但挑战仍然存在:禽流感或其他人畜共患型流感病毒若出现可持续的人际传播力,而人类对该种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就可能再次出现大规模流行;全球贸易和旅行将促进病毒的播散,对世界经济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世界各国对流感采取了严密的监控措施。WHO建立了全球的流感监测和协作组织,及时为各地区提供流感防控的信息与建议。在我国,流感被列为丙类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管理。

专家感言:

良好的个人防护和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平时注意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的纸巾。在出现呼吸道不适、发热和其他流感症状时,尽早进行自我隔离。在流感流行季节,避免触摸眼、鼻、口,必要时出门佩戴口罩。同时应注意合理作息、均衡营养、适度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本文刊载于《大众医学》2020年5月,P13-14

文 | 感染科 翁心华
图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刘芸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