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不运动、“三高一低”饮食结构,这种癌症极易“找上门”
8月29日,《黑豹》中“黑豹”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的社交账号公布了他去世的消息。
博斯曼在2016年确诊第三阶段结肠癌,过去四年一直在与疾病斗争,后来发展到第四阶段。
博斯曼年仅43岁就因结肠癌的离开让很多人震惊,也让更多的人对结肠癌这个恶性肿瘤予以关注。
大肠癌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中
结肠癌属于大肠癌的一种,这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正在持续上升。
在今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上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上海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其中大肠癌已经位居第二位。
在恶性肿瘤中,大肠癌发病率每年都在以3%-4%的速度在增长。而且这种富贵癌症还在上升,在亚洲不少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率都已攀升到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这是一种“吃出来的肿瘤”
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日益西化,是导致大肠癌这种“富贵病”,在我国高发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把这种肿瘤称为“吃出来的肿瘤”,因为“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是肠癌的诱因之一。
“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三高一低”的饮食结构会减缓肠道蠕动,延长食物滞留时间,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道接触的机会,从而增加了患大肠癌风险。
很多年前,美国关于结直肠癌预防纲要中就明确指出,少吃红肉可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同时,大量的研究也显示,素食或低肉饮食可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另外,久坐不动不仅会导致体重超重或肥胖,也会减缓肠道蠕动,增加患癌的风险,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结直肠癌患者中以肥胖者、不常运动的人居多的原因。
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大肠癌比较隐匿,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大肠癌患者往往因预防和筛查意识不足而导致病情贻误。在临床中,专家们发现有七成初诊时已经是局部晚期。
当然,大家也不用过于紧张、谈癌色变。和其他癌症不同,结直肠癌是一种为数不多的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
2013年起,上海就启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已完成大肠癌筛查444.3万人次,并追踪到确诊癌前期病变患者1.85万人,大肠癌患者3895人,其中早期比例达45.5%,是筛查前本市平均水平的3.5倍。
通过对2013年筛查发现的170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跟踪回访,评估结果显示其五年生存率达到81%,比同年未参与筛查项今年上海将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适时启动年度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重点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着重提高筛查覆盖率和初筛阳性对象的肠镜检查比例,努力推动“50岁以上人人参加一次大肠癌筛查”,进一步提高本市大肠癌患者的诊断早期比例和生存率。
目因症就诊的大肠癌患者(57%)高出24个百分点。
好消息是,在上海部分局部晚期的直肠癌患者,有望免挨一刀,通过手术前的化疗就能告别肿瘤。
一项历时两年,由国内17家放疗中心共同参与的研究成果证实,一种叫伊立替康化疗药物联合新辅助化放疗治疗,结直肠癌的完全缓解率可达33.1%,远高于传统新辅助化放疗方案17.4%的完全缓解率,疗效提升近一倍。
大肠癌到底怎么筛查预防呢?
大肠癌高危对象
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3、长期患有溃性结肠炎的患者;
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大肠癌筛查建议
1、符合1-5的“一般人群”筛查:
1)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年1次肠镜裣查,直到75岁;
2)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续持筛查;
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2、符合“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
1)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查,每5年1次肠镜检查;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测,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3、符合7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
对FAP和 HNPCC患者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20岁以后,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2)基因突变检测阴性者,按照一般人群进行筛查。
4、关于筛查方法推荐:
1)FOBT检测+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证据充分;
2)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价格较为昂贵;
3)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大肠癌预防建议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肓锻炼,避免肥胖;2、健康饮食,増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