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这三点,怀孕后,我被“逼着”吃药
36岁的陈女士,身高155cm、体重73Kg,今年才怀上了第一个宝宝,孕11周她来到医院建卡,我们评估陈女士存在子痫前期的高危因素,就让她12周开始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持续到36周。
子痫前期并不少见,目前全球发病率为2%-8%,是导致母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子痫前期时,孕妇全身的小血管都处于痉挛状态,重要器官的血流将受到影响,这些器官功能障碍会使孕妇发生头晕头痛、眼花、胸闷、水肿、尿量减少等。而胎盘血流受到影响后可能会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羊水过少、胎盘早剥、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低、甚至新生儿死亡。据统计,全球约15%的早产由子痫前期导致。
但陈女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吃阿司匹林?
网友的讨论更让她担心,她反反复复来到门诊问我为啥要“逼着”她一个大大皮吃药。她没有任何不舒服,可不可以不吃?我当然能理解她的心情,备孕那么久,高龄头胎,确实来之不易,于是我只好慢慢解释给她听。
1.阿司匹林是个什么药?
古希腊时代,人们发现柳树叶煮的汤有治疗头痛的奇效,甚至用来煎茶服用以减轻孕妇分娩痛苦。而我国古代对柳树叶子也早有记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柳叶、柳枝、柳絮的药用记录。现代化学让科学家提取出其中的发挥消炎镇痛功效的活性成分水杨苷,成就了如今口口相传的神药——阿司匹林。
如今,阿司匹林已经很少单纯从事最初退热、镇痛的老本行了,它正在心脑血管、肿瘤以及我们妇产科领域大放异彩,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预防子痫前期。
2.孕妇吃阿司匹林安全吗?
它的FDA妊娠药物分级为C级,也就是当医生评判用药对母胎的益处大于潜在风险时可以应用。
早在1979年[1],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相比于孕期没有口服阿司匹林的孕妇,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孕妇的子痫前期的发生风险更低。在接下来的40年里,超过30项临床研究证实了低剂量(每天50-150mg)阿司匹林能降低子痫前期10%的发生率[2]。研究发现[3],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不增加孕妇在产前的出血风险,也不增加宝宝不良预后和先天畸形的风险,但是可能会轻度增加顺产孕妇在分娩时出血、产后出血、产后血肿及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因此我们推荐禁忌症的子痫前期高危孕妇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子痫前期。
3.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含有下表中,一个以上高危因素或两个以上中危因素的孕妇,就是子痫前期高危人群。
高危孕妈妈,我们推荐从孕12~16周开始每天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最晚开始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8周,分娩前无需停药。如果不遵医嘱、吃得太晚、随意停药、吃吃停停等都不能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陈女士年龄>35岁,第一次怀孕,体重指数>28,具备3个中危因素,这意味着她发生子痫前期的概率大大增加。而孕12周起(胎盘形成的关键时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这就是我让陈女士服药的原因。
那么,陈女士只要吃阿司匹林就可以了吗?
4.预防子痫前期可以这样做
其实不然,科学的孕期管理对预防子痫前期也很重要。
①按时产检,监测血压
高风险的孕妈妈除了每次产检时测血压,还应学会自己在家监测血压(早中晚各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②均衡膳食,适当运动
孕妈妈平时要饮食清淡,适量摄入各类营养素,保证钙剂的充足摄入;避免饮酒、限制咖啡因的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巧克力等);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运动量以不感或略感疲劳为宜。
③合理增重,保证休息
建议孕期前3个月增加2kg,3~6个月增加5kg,7~9个月增加5kg,整个孕期增加12kg左右为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休息时保持侧卧位睡姿。
④保持警惕,及时就医
子痫前期往往突然发生、突然恶化,孕妈妈们要随时注意有无头晕头痛、眼花、胸闷、水肿等症状,有血压高或以上不适情况立即就医。
当然,并不是说孕妈们对号入座成为高危人群之后一定会发生子痫前期,不要过度焦虑,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团队。
参考文献:
1、Crandon A J, Isherwood D M. Effect of aspirin on incidence of pre-eclampsia[J]. Lancet, 1979.
2、Rolnik D L, Wright D, Poon L C, et al. Aspirin versus Placebo in Pregnancies at High Risk for Preterm Preeclampsi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7.
3、Roxanne Hastie M A B C,B S T A, Anna-Karin Wikstrm C, et al. Aspirin us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risk of bleeding complications: a Swedish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0.
撰文:余忆、鲍依婷、时冬冬
审核:胡蓉、朱好
编辑:李妙然
以下为“医牛健康”认证广告内容:如有任何使用问题,可添加“医牛切问”助手微信号sh_medbulls,进行咨询。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