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眼一抹黑,醒来后竟发现……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1-08-17 麻醉|全麻 (2088)

小编的好友小A住院,虽然是小手术,但术前谈话时,医生告知手术需要上“全麻”小A的内心——

医生安慰小A不用太担心,全麻以后就像“睡着一样”,半信半疑、战战兢兢的小A做完手术,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术后,小A与小编分享了她的全麻经历——

医生麻醉药一推,后1秒我就厥过去了……完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等我迷迷糊糊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手术完成回到病房啦!

比起“睡着”我更想把这个过程形容成“穿越”,因为期间你完全没有时间的概念,仿佛这一段时间从你的生命中被一键删除。

小A的“全麻”体验具有代表性吗?

全麻与睡着的状态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小编咨询了我院麻醉科刘医生,他给出了非常专业的答复

既往研究结果表明,麻醉所致的意识水平降低和睡眠之间虽然有共同点,但它们在临床表现和机制上却存在着根本差异。

睡眠和觉醒的转换是一种人体的主动调节行为,就像守卫换班一样。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两种神经核团——蓝斑核和中缝核,一个掌管白天,一个掌管黑夜。负责白班的守卫(蓝斑核)大军一到,人体即清醒;一到换班时间,负责夜班的(中缝核)大军一来接替,人体即进入睡眠。

但睡着后我们是可以被叫醒的呀?这又怎么解释呢?

不错,这就不得不说到人体的另一个系统了——RAS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小伙伴都知道,靖安司是长安城的情报中心,也是个辛苦的事业单位,全年无休,统摄整个长安的贼事策防。人体中也有这样一个靖安司,叫做“网状上行激活系统(RAS)”。RAS负责接收人体各种感官的输入信息,什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一股脑全收进来。

当然,一些零碎的信息,RAS是不需要向大脑汇报的;但一旦有了强烈、持续的刺激(例如早晨的鸡鸣、闹钟等),RAS就会上书大脑,提醒其进入清醒的工作状态,赶紧处理机要信息。

这么说来,其实睡着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完全休息呀?

是的,我们会做梦,会被唤醒,有时候,大脑的活动甚至比醒着的时候还要强烈,

而全麻后的状态可不是这样

全麻状态下,人体意识水平的降低是被动的,这种降低是由药物广泛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这就好比派出的狼卫直接占领了靖安司的“眼睛”——望楼,通信指挥系统瘫痪的情况下再得力的武侯也无法将消息瞬时传遍长安。

实际上麻醉药物的作用可比狼卫厉害多了,它们对于人体“通信指挥系统”的抑制作用是普遍而广泛的,可以迅速而有效地作用于中枢神经,全方位阻碍信息的传递。从而实现人在无知无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的目的。比如现今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丙泊酚,它通过作用于一种抑制性受体“GABA”,能够有效地减弱神经细胞的电活动。

中枢神经系统中大脑皮层最为敏感,也最容易受到抑制;其次才是较为低级的中枢。因此,随着麻醉深度的加深,人们不光会失去意识,平时不受自主意识干预而受中枢控制的呼吸和循环功能也会被抑制。也就是说在麻醉状态下,人的呼吸速率会变慢、程度会变浅;心跳速度会变慢,血压也会下降。甚至如果麻醉过深,病人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去。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全麻手术的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一刻不停地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等各项生命指征。

当手术结束,麻醉药物随着身体的代谢作用于神经细胞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病人能够被安全唤醒。

看来全麻是在生与死的状态之间找一个最佳平衡点呀?

医学上将麻醉深度分为四期。

第一期(镇痛期):大脑皮质知觉中枢被抑制,痛觉消失,知觉障碍类似幻觉,但意识清楚,所有反射仍然存在。

第二期(谵妄期):大脑皮质受到抑制而低级中枢功能尚存,病人意识丧失,瞳孔放大,肌张力增加,反射过度,呼吸不规则,产生谵妄。

第三期(外科麻醉期):反射渐次消失,病人循环呼吸稳定,适合外科手术。

第四期(呼吸麻痹期):延髓生命中枢受抑制,呼吸停止,循环系统衰竭,若不立即施救,病人将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麻醉医生可以对麻醉深度进行调控,其中,第三期深度是最适合手术的。

为什么有些全麻还需要气管插管呢?

消除病人意识的镇静麻醉药大多无法直接抑制人体骨骼肌的运动功能,即人在全身麻醉状态下仍有可能发生体动。这对于有些手术部位来说是不安全的因素。因此,麻醉医生有时会同时使用肌肉松弛药来麻痹人体的肌肉组织,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如果使用了针对全身肌肉松弛的麻醉药物,就意味着人体的呼吸功能同时被“打掉”。在这种情况下,麻醉医生会通过气管插管(就是经口或经鼻放一根导管进入气管内)来控制病人的气道,并使用呼吸机维持病人的通气。

替号称智商120的小A童鞋提问,全麻会让人变傻吗?

放心~120睡着,120醒来~一分不会少

现有证据以及美国FDA的文件都表明,全麻手术对成人大脑几乎没有影响全身麻醉只是暂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随着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 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副作用大的全身麻醉药物已退出临床使用, 麻醉的方法和监测手段也在不断进步。

这样说来网络上关于全麻影响智商的担心是捕风捉影吗?

也不能这么说,这种顾虑主要是针对3岁以下大脑还未发育成熟的婴幼儿

2016年美国FDA曾发出一项“药物安全通告”,指出:3岁以下婴幼儿或第三孕期(妊娠第8-10孕月,即妊娠晚期)孕妇接受手术或医疗操作期间重复或长时间使用全身麻醉药或镇静药,可能影响小儿脑发育。这一项警告曾引起全球的研究关注。

近年来,经过数项大型研究,现普遍认为:婴幼儿接受单次、短时间(通常1小时以内)全身麻醉没有影响;而多次、长时间全身麻醉可能会有影响。

那么不麻醉是不是就解决问题啦?

No No No……孩子可不是敢刮骨疗伤的关公

手术强烈的恐惧感和疼痛感刺激大脑所,造成的危害远高于麻醉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有些疾病因其本身的特性需要进行多次手术,因此才会出现多次麻醉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家长理性对待,权衡利弊后选择最优的手术和麻醉方案。

对于同样是手术高危人群的老年人全麻会有什么影响吗?

确实,麻倒一位高龄患者并让其安全苏醒,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是个挑战

首先回应上面是否变傻的问题。随着年龄增加学习记忆下降是老年人面临的问题,这时如果需要手术,术后是否会加剧这一自然生理退化过程呢?目前认为老年人全麻后虽然有短期的学习记忆技能下降,但一般是短期和可逆的

在临床中,麻醉医生其实更关心老年病人的合并疾病。因为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耐受力等都不如年轻人,机体代偿能力也在下降,对血压平稳的要求更严格。因此,这不仅要求麻醉医生在术前反复评估提出最优的麻醉方案;术中也需要更小心地监控和维持老年病人的生命体征。

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保证患者术中的安全性、舒适性;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和影响,是麻醉医生们的不懈追求。

原来看似简简单单“一针”让你“入睡”的全身麻醉里还藏着这么多学问!

嗯嗯~了解清楚以后就更放心啦!感谢在手术中时刻为我保驾护航的麻醉医生!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比心~~

供稿 | 麻醉科  刘洪君

审稿 | 麻醉科  李文献

编辑 | 宣传文明办  赵俊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