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毒!80%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最全防治攻略→
提到HPV感染,通常大家都会直接联想到宫颈癌
但是,你知道嘛?其实,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会感染一次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便会导致宫颈癌的发生,而且,即使男性没有子宫他们也同样需要接种HPV疫苗。
所以,今天就让专家为您仔细述说,HPV和宫颈癌之间的点点滴滴!
目前宫颈癌发病率是多少?哪个年龄段的女性最容易“遇上”宫颈癌?
2018年,全球共计57万例新发宫颈癌病例和31.1万例死亡病例。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发宫颈癌11.1万例,死亡3.4万例。在全球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中,宫颈癌发病率位列第四,在我国位列第六。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原因。8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感染一次高危型HPV,绝大多数女性感染HPV可以被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掉,然而少部分女性有进展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发生宫颈癌的潜在风险。
我国成年女性感染HPV的年龄分布存在“双峰”:第一个高峰为17-24岁,第二个高峰为40-44岁。HPV感染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因此活跃的性生活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女性接种HPV疫苗的最佳年龄
HPV 疫苗从 9 岁开始可以接种,最佳接种时间是首次性生活之前。
目前我国推荐女性接种HPV疫苗的年龄为:9-25岁接受2价疫苗免疫、20-45岁接受4价疫苗免疫、16-26岁接受9价疫苗免疫。由于HPV的预防效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建议尽早接种。
目前二价、四价、九价HPV疫苗已经全部在我国上市,越高价的疫苗能覆盖的病毒型别越多。2价疫苗可以预防70%宫颈癌;4价疫苗可以预防70%宫颈癌和90%生殖器疣;9价疫苗可以预防90%宫颈癌、85%阴道癌、80%宫颈癌变、90%生殖器疣和95%肛门癌。由于年龄限制和经济限制,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如何预防宫颈癌?你需要警惕这些“癌信号”!
随着HPV疫苗在发达国家渐见成效,HPV疫苗被越来越广泛普及用于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柳叶刀》2019年发文指出:HPV疫苗能有效预防子宫颈癌,女性接种后5至8年内患病率大幅降低,或将帮助发达国家在数十年内消除宫颈癌。
研究提示,对于HPV16型和18型(与70%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有关),引入疫苗后:HPV感染的发生在13岁-19岁女孩中减少83%,在20岁-24岁女性中减少66%。此外,对于肛门生殖器疣和尖锐湿疣,疫苗的应用也使患病率显著下降。
然而,没有任何一种疫苗可以预防所有的HPV感染,而且有少部分宫颈癌并不是由HPV病毒引起的。所以HPV疫苗并不能够取代宫颈癌筛查。
女性在性生活开始后,一般3年左右接受定期筛查。通常,21-29岁女性每3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同时联合HPV筛查;30-65岁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测,联合HPV筛查检查结果可以作为延长筛查间隔的依据,HPV筛查建议每5年筛查一次,但不能单独用HPV筛查来代替细胞学检测;大于65岁且具有完整的筛查历史的妇女,除具有宫颈癌高危因素者需继续筛查,其他可以停止筛查。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接种过HPV疫苗的女性也不应降低宫颈筛查的频率,应该与未接种女性采取相同的宫颈筛查策略。
与此同时,性伴侣过多或高危性伴侣、过早性生活、多产、早产、感染性传播疾病(如淋病、衣原体等)、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会增加HPV感染风险;此外,口服避孕药、吸烟及遗传等因素也会增加宫颈癌发生风险,因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宫颈癌的预防也十分重要。
关注这些典型的早期症状
早期宫颈癌患者往往没有症状,而是在接受妇科体检和防癌筛查时发现的, 因此特别强调女性应该定期接受妇科普查。
关注这些早期宫颈癌“信号”:
1、阴道接触性出血或同房后出血;
2、白带增多且伴有腥臭味;
3、阴道不规则出血;
4、月经改变等。
为何男性也要打HPV疫苗?
高危型HPV感染除了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还与阴道癌、外阴癌,口咽癌、肛门癌及阴茎癌等相关。此外,低危型的HPV6和11型是尖锐湿疣的主要病因。
预防HPV病毒感染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注射HPV疫苗。HPV感染不分男女,男性接种HPV疫苗除了保护自己不受HPV感染而引发相关疾病,还可以降低女性感染HPV的风险。男性接种HPV疫苗以后可以降低自身携带病毒的几率,也有助于保护女性。所以无论男女,都有接种HPV疫苗的必要。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7年建议:9-14岁的女性作为主要目标人群,15岁以上的女性或男性作为次要目标人群。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11-12岁儿童(男孩和女孩)均应该接受HPV疫苗。女性27岁以前都应该接受HPV疫苗,男性22岁以前应该接受HPV疫苗。由于国内HPV疫苗引进晚于欧美国家,优先推荐给女性防控宫颈癌等,但是在欧美指南里,男性也是可以接种的。
一旦发生宫颈癌,会不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宫颈癌和卵巢癌是两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疾病,但她们的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不同。
高危型HPV病毒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明确病因;而卵巢癌的确切病因并未被完全阐明,研究发现约有10-15%的患者可能和遗传因素相关,其他包括内分泌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和免疫功能下降等。
因此,一般发生宫颈癌并不会增加原发性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但是,晚期宫颈癌有发生卵巢转移的风险,总体发生率大约在0.12%-2.22%,且宫颈腺癌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宫颈鳞癌。据统计,宫颈癌I-IV期患者发生卵巢转移的比例随期别增加逐渐升高。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加、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宫旁组织受累程度加重,卵巢转移发生率增加。
宫颈癌发病有没有明确的“坏基因”使坏?有没有提早基因检测及干预的方法?
外源性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病因, 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和68,其中HPV-16和HPV-18是导致高级别宫颈癌上皮内瘤变和浸润性宫颈癌发生的最为常见两种亚型。
HPV病毒是一种环状双链DNA病毒,包含和病毒致癌相关的E1、E2、E4、E5、E6、E7共6个早期基因和编码病毒外壳的晚期蛋白基因L1和L2。HPV病毒的E6/E7蛋白和病毒致癌性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有检测HPV16/18 E6/E7mRNA的试剂来筛查高危患者,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筛查。
30岁以上的女性发现上述基因组的阳性,需要直接接受阴道镜的检查排除早期宫颈癌,而如果是其他高危亚型的感染患者,如果细胞学检查是阴性,可以随访观察6-12月后复查。
HPV病毒感染在人群中相当普遍,80%的女性一生中有机会发生HPV感染,但是只有少部分患者发生癌症,检查出HPV病毒, 并不等于一定得癌症。
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内源性的基因、表观基因和免疫因素改变能否预测哪些患者会进一步发生癌症,但结果都未有定论。由于现有的HPV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疫苗,能够阻止病毒的感染, 但HPV病毒感染后,如何清除病毒,至今仍是难题,研究者在研究HPV的治疗性疫苗,一些药物如中药、干扰素、其他免疫制剂等也在不断被尝试使用,但确切疗效还不明确。
因此现阶段HPV感染后定期的筛查非常重要,同时患者要注意性生活的健康, 保持良好心境,注意规律生活、提高机体免力,通过机体自身的免疫屏障阻止病毒的致癌作用。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