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疗法让化疗药物“直捣黄龙”杀灭肿瘤→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3-03-29 肝癌 (1364)

肝癌是我国第 4 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 2 位肿瘤致死病因。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我国肝癌2020全年新发病例41万,占全世界肝癌的“半壁江山”。更为棘手的是,其中适合根治性手术的比例不到30%,近半肝癌患者初诊时已是晚期。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中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这种疗法存在肿瘤完全坏死率低、术后复发率高、远期疗效仍不理想等局限性。近几年,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逐渐受到关注与重视。

肝动脉灌注化疗适合哪些患者?

肝动脉灌注化疗是指从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处的桡动脉等)穿刺,送入铅笔芯粗细的导管,通过影像设备(DSA)精准引导导管至肝动脉,将等于或小于全身化疗剂量的药物(常用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经24-48小时持续缓慢地灌注到肿瘤供血动脉。

对于晚期肝癌,特别是肿瘤巨大、多发弥漫、合并门静脉癌栓,动静脉瘘等情况,传统的介入治疗或疗效有限、或副作用增加。而有研究指出,对这部分病人肝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优于传统介入治疗。

《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指出,对于合并有血管侵犯的Ⅲa期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可作为有效的治疗选择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将肝动脉灌注化疗推荐用于单个肿瘤大于7cm且拒绝/或不适合外科切除的IIb-IIIa期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系统治疗(包括PD-1单抗等免疫治疗、或仑伐替尼/贝伐单抗等靶向药物)用于IIIa期患者。

肝动脉灌注化疗的原理

肝脏不同于其他脏器,其具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正常肝细胞主要依赖门静脉的供血滋养(75%);狡猾的肝细胞癌却“另辟蹊径”,高达90%的血供来源于肝动脉,门静脉供血极少。

聪明的科学家则“以其之道,还治其身”,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将化疗药物通过导管直接灌注到“肝癌生命供给线”肝动脉中,持续缓慢的灌注使肿瘤内药物长时间、高浓度聚集,“直捣黄龙”,发挥最大限度的杀灭作用,且不会对正常肝脏组织造成严重的副作用;而回流到外周静脉的药物浓度很低,全身其他器官的不良反应也大大降低,可谓是“减毒增效”、一举两得。

肝动脉灌注化疗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肝动脉灌注化疗一般每3周重复一次,一般做两个周期也就是6周左右。医生会通过影像学(增强CT或MR)结合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等)对疗效进行评估。如果肿瘤缩小或稳定,或肿瘤活性(强化)减少、肿瘤标记物下降,则证明治疗有效,可以继续2至4个周期的肝动脉灌注化疗。

如果治疗后肿瘤缩小达到外科手术切除或根治性消融的条件,或肿瘤失活,则可以提前中止肝动脉灌注化疗。

肝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如何?

一项肝动脉灌注化疗对比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Ⅲ期试验中,与传统化疗栓塞相比,接受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和客观缓解率均显著提高(23.1月比16.1月,48.4% 比 32.7%),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则明显减少(19%比30%)。肝动脉灌注化疗的治疗效果相当于靶向联合免疫药物,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PD-1单抗特瑞普利及靶向药物仑伐替尼的II期临床研究中,晚期肝癌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10.5个月,客观缓解率高达63.9%,其中5例(13.9%)肿瘤完全缓解,8例肿瘤缩小后达到手术标准。

“HAIC+免疫+靶向”三联方案中,肝动脉灌注化疗“冲锋”在前,肿瘤接受高浓度化疗药物灌注的“洗礼”后损兵折将,释放大量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大军,此时PD-1单抗和靶向药物的加持则“如虎添翼、功力大增”,从而获得令人惊艳的疗效。

总之,肝动脉灌注化疗具有微创、安全、高效、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在晚期肝癌患者中良好的近期疗效已经被目前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是晚期肝癌患者治疗的一个新选择。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模式是未来探索的重要方向,有望使晚期肝癌从“不治之症”到“降期”,甚至部分“治愈”,为更多肝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和福音。

作者:沈晔华(中西医结合科)

朗读:钟舟艳(“声声不息”志愿者团队成员,5A病区护师)

编辑:王广兆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