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青少年近视,眼镜越晚戴越好?能不戴就不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3-05-01 近视 (741)

2022年下半年,因为新冠疫情,奕涵同学一直上网课,最近一段时间,他说看书有点模糊,到医院常规检查,发现3个月近视增长了近100度,眼轴增加了0.3mm,妈妈又急又恼。

教育部调研发现:仅2020年疫情半年,全国整体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学生增加了8.2%。

电子设备防不胜防,孩子视力下降了,怎么办,戴眼镜,度数会戴越戴越深吗

关于近视的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听同济眼科医生说一说

一、电子设备这样用,可以防近视

研究证实,近视加速与近距离用眼密切相关。用眼距离低于30厘米,近视发生增加2.5倍。

人眼类似照相机,近距离用眼需要眼内肌肉调焦,让外界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底片上;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眼内肌肉疲劳而不能稳定调焦,则会形成离焦导致眼球逐渐不断增长,随之近视度数持续加深。随后越长的眼轴就让眼球像气球一样越容易增大,眼轴进一步变长,近视度数加深。

如上网课时,我们需减少近距离用眼,尽量远距离用眼。所以,我们选择网课设备时,尽量选择电视投屏,并在2~2.5米距离进行观看;也可以考虑台式电脑,尽量避免使用平板和手机,因为观看距离太近,字体过小,而增加近视的发生和进展。

二、坚持合理配戴眼镜,近视度数增长慢

有不少家长认为“眼镜度数会越戴越深”,其实近视度数的加深,主要取决于用眼习惯,与戴不戴眼镜没有关系,不戴眼镜近视度数也照样要加深,甚至加深得更快。医生建议,低于100度,且无外斜视的儿童,如果无看远需求可以暂时不戴镜。

但对于中高度近视无论看远和看近都必须长期戴镜。塑形镜或者功能性近视防控镜片,主要通过戴镜后的离焦环在眼睛视网膜周边形成近视离焦(镜片的焦点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从而来延缓眼球的追焦生长来控制近视。因此,配戴近视防控离焦镜后,建议家长坚持配戴,才能充分发挥近视防控效果。

三、“一尺一拳一寸”,偶尔让眼睛 “偷个懒”

学习时,应遵循 “一尺一拳一寸”用眼姿势,即保证“一尺(眼与书)一拳(胸与桌面)一寸(指尖和笔尖)”的姿势;同时记得让眼睛“偷个懒”,遵循“20-20-20”原则。如学习用眼45分钟,小朋友可以在阳台,窗户旁边进行远眺是非常必要的。

有研究证实每天增加40分钟的课间休息,能减少近视发生10%左右,因此利用课间休息非常关键。

同时,要学会上课期间让眼睛偷个懒,上课期间每间隔20分钟有意识的远眺20英尺以外(6米)超过20秒,上课老师在提问等非板书时间,教导孩子适时远眺,带上耳朵仔细思考就可以,能显著减轻视觉疲劳。

每过20分钟让眼睛放松一下,向6米外(20英尺)抬头眺望至少20秒以上。

四、光线要充分,室内照明+护眼灯

居家学习时,首选在阳台或窗户旁边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如在室内学习时,需要室内灯和台灯同时打开,保证家里的光线亮度达到500Lux。

台灯的选择需要连续光谱,无频闪的交流电(>55000HZ)或直流电的白炽灯,色温4000k,显色指数达到80以上。并建议使用带灯罩的台灯,减少眩光。台灯的光线从左上方投射,桌面不能太过平滑,以免产生反光。

五、视力监测很重要,3~6月定期体检

定期复诊和视力监测很重要,适时选择合适的控制近视手段。正常情况下一般需要3~6个月定期复查近视度数和眼轴长度。如近视进展超过75度/年,眼轴增长超过0.4mm/年,就属于进展迅速型近视。需要根据医师的要求更换合适的眼镜,佩戴塑形镜或者药物等其他控制方法,才能有的放矢的来控制近视发展速度。

平时,可以在家定期自测视力,做好视力监测,如果视力下降,需要来医院进一步检查,进一步获取控制或联合控制方案,以防度数增加过快而后悔。

六、眼卫生不轻视,勤洗手是关键

新冠病毒肆虐,有些家长如临大敌,不敢佩戴塑形镜,实际上,一方面要做好手卫生,防止新冠病毒的入侵,如果没有发烧或感冒及眼部不适前兆,可以继续佩戴塑形镜,对于新冠阳性的病人,症状消失后在考虑开始佩戴塑形镜。

对于隐形眼睛佩戴者来说,保持手卫生习惯是保证眼健康的重要因素,勤洗手可防范病毒细菌感染,有效预防眼部感染性疾病。勤洗手、正确洗手,非常重要。

正确的洗手方法:

1. 平时勤剪指甲;

2.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摘戴塑形镜时要洗手,用中性的肥皂或洗手液“六部洗手法”并保证20秒以上的时间,用流动的水彻底冲洗双手;

3. 角膜塑形镜要按规范彻底清洗并消毒保存;

4. 只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教导的规范操作,戴角膜塑形镜是安全的。若出现感冒、发烧或眼部灼烧、畏光、眼红、眼痛等不适症状,应先暂时停戴角膜塑形镜。停戴后如果眼睛好转,休息至无症状可以继续佩戴,如症状不能缓解,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作者|向艳 眼科  副主任医师
编辑|田娟
策划|蔡雄、蔡敏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