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青少年情绪的“重感冒” ——抑郁与焦虑
近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又再度引发社会关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恐惧。但是,当有些孩子情绪的感受性太过于强烈,就会干扰他们的日常生活、同伴交往、学校表现,甚至玩耍娱乐。当我们察觉到孩子存在不同以往的情绪与行为表现时,就要特别小心,孩子有可能患上了情绪的“重感冒”——抑郁和焦虑。
一、情绪的“红色警报”孩子抑郁和焦虑的表现
抑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的问题。核心症状是悲伤或烦躁不安,同时可能伴有思维、睡眠、饮食、精力的干扰。
焦虑是由于担忧或恐惧而导致的困难,这使得孩子很难参与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极端的恐惧可能只发生在特定情境下,如孩子身处社交场合或远离父母时,但也可能泛化到对每件事情的担心上,变成广泛性的焦虑。焦虑还包括惊恐发作,表现为心跳加速或呼吸困难。
抑郁和焦虑会导致孩子出现睡眠问题,尤其是入睡困难和早醒等失眠症状,同时还会让孩子在思考或管理挫折方面出现困难。因此,很多孩子的焦虑或抑郁通常首先以破坏性行为被注意到,如违反规则、顶嘴或发脾气。
二、情绪的“终极伤害”自 杀
自杀是导致全球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WHO,2014),以在15-24岁的年轻人最为普遍。青春期的孩子们处于一个十分动荡的时期,正经历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他们需要重新定义自我。青春期的心理动力、精神状态与生理成熟的痛苦有密切关系。然而,由于青少年在自我探索过程中会遭遇困难和打击,他们可能会对内在自我产生厌恶和焦虑,而这会引发强烈的羞愧感和自我憎恨。这种对自我的严厉批评和虐待性攻击可能会使青少年表现出自我毁灭式行为。
在现实生活层面,如果一个孩子表达了消极的言论和其他信息,照顾者要认真对待,建议对其进一步交流,判断其是否有付诸行动的可能,并决定是否到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和干预,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防止悲剧的发生。
三、情绪的“袭击”每位孩子都可能遭遇抑郁和焦虑
从学龄前到青春期,抑郁和焦虑可以在任何年龄的儿童青少年身上发生,是生活事件、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曾有过自杀行为的患儿本人和家庭进行深度访谈后发现,实施自杀的个体往往有个性特质突出,典型的特征有高冲动性、神经质个性、自恋特征、低自尊等;此外,家庭因素也是有自杀行为的青少年重要主题,这类人往往有家庭冲突、家庭关系不和、家庭暴力、不完整的家庭、父母离婚等,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负面的认知,如认为自己是家庭负担、不值得家人爱;并由此而产生出社会孤立、孤独、社交退缩等情况,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
四、情绪的“百宝箱”孩子抑郁和焦虑的管理
父母、教师以及不同专科的儿科医生可以时时观察和监测孩子是否出现抑郁和焦虑的迹象,包括学习困难、睡眠或饮食变化、与朋友或家人相处、回避活动,以早期识别和发现,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治疗师、精神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评估和针对性干预。抑郁和焦虑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行为干预、药物或两者联合得到有效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案选择取决于儿童青少年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接受治疗的能力和家庭偏好。
具体来说,家长可以先从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做起,从幼儿阶段就多与孩子分享交流感受;教授和示范健康的应对策略和情绪管理的技巧;避免打骂孩子,并让孩子远离暴力、虐待和可预防的伤害;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建立起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科学认识,对孩子的情绪问题,不“讳疾忌医”,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有了这些来自孩子、家长和专业人员的“百宝箱”,孩子的抑郁和焦虑通常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干预。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家长会等孩子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以至于孩子不能坚持上学时,才带孩子到门诊寻求心理咨询/治疗的帮助,这时候一方面是已经对孩子造成了损害累积,另一方面干预治疗的难度也会增加。因此,一旦识别孩子存在情绪方面的困扰,特别是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时,越早寻求专业的帮助,孩子和家庭的获益越大。事实上,即使是没有表现出情绪困扰的健康发展的儿童青少年,最好也进行常规的心理健康监测以及预防性的心理健康咨询支持。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参与,除了家庭,还包括政府机构、学校、医疗机构、社区、媒体网络等。
(需要医学和疾病相关认知支持服务可添加微信公众号:MedivacPilot)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