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G!32岁小姐姐血糖飙升10倍!生命危在旦夕,只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4-25 暴发性1型糖尿病 (819)

天气热起来

大家是不是都把冰阔落、冰奶茶安排了起来?

那么,喝这些真的会让血糖飙升么?

其实有种“飙血糖”的原因

比喝甜饮料更加可怕!

一位32岁的小姐姐

平素身体健康

血糖突然飙升至常人的10倍

送医时意识模糊、酮症酸中毒

生命危在旦夕……

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腹痛恶心、意识模糊,她连夜被送来急救

32岁的淼淼(化名)嘉兴人,1.64米的个子,体重常年保持在120斤。她身体健康,早睡早起,是个妥妥的健康生活方式践行者。

半个月前,淼淼受凉后出现发烧、鼻塞、流涕、咽痛不适,在家吃了感冒药,多喝些热水,症状逐渐好转。可最近5天,不知道怎么回事,淼淼开始莫名其妙地口干、想喝水,喝多了水后就跑厕所,整个人极其乏力,她以为是吃咸了导致的口渴,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

没想到,后来就出现了恶心、呕吐、肚子痛的症状,“一天吐十多次,连喝水都吐,口中有类似烂苹果的气味,太难受了!”本想在家继续观察看看,但淼淼突然全身无力陷入昏迷,被家人紧急送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急诊科。

“血糖53.58mmol/L!高血压3级(很高危)!”当看到这个“逆天”的数字,参与抢救的医生也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正常人的空腹全血血糖值应该在3.9-6.1mmol/L之间,这意味着她“登峰造极”的血糖值是正常人血糖值近10倍。

“酮体2+,尿糖2+……”前来会诊的内分泌科徐唯玮副主任医师诊断淼淼是糖尿病引起的酮症酸中毒,属于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非常危重,经过医护人员的一系列抢救,淼淼的病情得到控制,被转入病房进一步治疗。

很少吃糖、不喝奶茶的她,

怎么患上了糖尿病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淼淼在不到1月的时间内血糖上升至如此之高,这么年轻病情却这么重,怎么回事?

清醒过来的淼淼说,她日常很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基本上不喝奶茶,从事幼教行业的她也不怎么熬夜、生气,生活方式十分健康。每年的例行体检也没有查出过高血糖,突然就患上糖尿病,让她百思不得其解。

一般来说,糖尿病人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会同步升高。徐唯玮副主任医师抽丝剥茧淼淼的病情,发现她的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6.3%属于正常,与病情中的高血糖严重不匹配。

徐唯玮副主任医师进一步了解得知:她2周前曾经重感冒,结合她发病急骤,血糖极度升高,胰酶升高,胰岛功能几乎衰竭,最终确诊淼淼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l diabetes mellitus,FT1DM)

暴发性1型糖尿病

日本学者Imagawa等在2000年首次报道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起病前1~2周左右常有呼吸道或胃肠道病毒感染病史,最常以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胰岛功能几乎完全、不可逆的丧失,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可合并肝、肾、心脏、横纹肌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严重时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脑水肿乃至心跳骤停等并发症,必须及时并长期使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才能减少或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而对于妊娠相关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其病情更为严重,流产、死胎发生率极高。

经过内分泌科医护团队每天胰岛素泵治疗和持续血糖监测,淼淼的病情得以转危为安,并于近期顺利出院。但淼淼丧失的胰岛功能不可逆转,后续她仍要终生接受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不是老年人“专利”

这几个征兆不容忽视

内分泌科钱国锋副主任医师介绍,目前暴发性1型糖尿病具体发病机制尚无定论,普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环境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及妊娠等因素有关。在浙大一院内分泌科接诊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患者在起病前两周内有感染史。这些患者有流感症状或胃肠道症状,多数有胰酶升高,极易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可能导致感染的病毒有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轮状病毒、巨细胞病毒、腮腺炎病毒和人类疱疹病毒等。

说到糖尿病,大家对其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它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近年来,因为营养过剩、摄食过多、锻炼不足、病毒感染、自身免疫下降等因素我国的糖尿病发生率呈年轻化趋势。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深入总结,曾经一度鲜为人知,被称为少见病的1型糖尿病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身边。

钱国锋介绍,与经典1型糖尿病相比,暴发性1型糖尿病病情更加复杂凶险,它起病急骤、胰岛功能更差,血糖控制更难,如未及时救治,患者往往在短期内死亡,不仅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广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认识这种疾病。

专家强调,当在感冒或胃肠炎后出现不明原因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及恶心、呕吐甚至意识障碍等情况,尤其在短时间内发生,应注意检测血糖,并及时就诊,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胰岛素强化治疗和血糖监测双管齐下

1型糖尿病患者也可享受精彩人生

经过几天的治疗,淼淼已经慢慢接受了自己需要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的现实。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也让她消除了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恐惧。

但是,另一个困惑出现在淼淼面前,年轻的她未婚未育,1型糖尿病会不会影响她完成“人生大事”呢?为此,淼淼专门咨询了内分泌科主任沈建国主任医师。

“只要血糖控制得好,完全不用担心。”沈建国主任说,“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无论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都是可预防的。预防的关键就是血糖控制。”

沈建国主任介绍到,1型糖尿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成一种慢性可控的疾病。他随访的患者中有一位1型糖尿病病史20余年的患者,这位患者的血糖常年保持在5~9mmol/L之间,最近一次住院检查没有发现一丝丝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迹象。关键就在于这位患者极为自律,一直坚持胰岛素强化治疗和血糖监测。

沈建国主任笑道,“我的那个患者,起病时还是一个高中生呢。当时我为她装了胰岛素皮下泵。胰岛素泵能将一天24小时分为50段,精准控制每个时间段的胰岛素输注速率。她也很重视病情,配合持续血糖监测技术,并逐渐摸清了自己血糖的规律。每餐餐前,她看一眼饭菜,就大概知道自己需要打几个单位的胰岛素了,因此血糖一直控制得非常好。不少跟她差不多病程的1型糖友都不得不透析了,她还保持着非常健康的生活节奏,工作和结婚生子一点都不耽误,还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如果不是腰间的胰岛素泵,你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一个20多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

听了沈建国主任的介绍后,淼淼醍醐灌顶,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虽然患上了暴发性1型糖尿病是不幸的,但命运并未关闭所有的可能性。她一扫心中的阴霾,满面春风的走出诊室,一如既往地热爱今后的每一天。

沈建国主任说:“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对血糖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还有更多的新式武器协助医生和患者精准控糖,最终战胜糖尿病。”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