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癌细胞“泄露”?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4-28 膜解剖手术|胃系膜|胃癌 (666)

“非常好,钳住,翻起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里传来一口软糯的湖北普通话。循声而进,一位带着3D眼镜正在操作腹腔镜的外科医生全神贯注在给一位75岁的男性胃癌患者做膜解剖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

这位外科医生是浙大一院胃肠外科覃吉超教授,是2024年作为浙江大学临床医学名师引进的一位专家人才。刚入职浙大一院,覃吉超教授就已经全面开展了门诊、手术等日常工作,他对在浙大一院开启的“新征途”,踌躇满志。

“手术非常顺利,术中几乎零出血。”手术室屏幕里投放出来的腔镜实时画面清爽干净,不见血迹。一年开展近700台手术,其中80%为膜解剖手术,做为膜解剖手术重要的践行者,覃吉超教授表示要让更多胃癌手术实现零出血、切彻底,让更多胃癌患者降低术后复发率,实现晚期肿瘤的精准化、个体化“私人定制”治疗,用科研促进胃肠外科的学科发展。

做外科医生

要有想象力

“长按这里可以直接出二维码的。”相比于手术台上的沉着冷静,在教小编如何快速亮出二维码时,覃吉超教授情绪显然雀跃起来,俨然一副前沿科技爱好者的模样。

“科技源于好奇心、想象力,我们做外科医生也要有好奇心、想象力。”早在2013年,覃吉超教授所在团队率先在全球提出并实践了膜解剖手术概念。这是一个全新的解剖学概念,认为我们的胃、胃周血管、淋巴结、淋巴血管网等是被一个膜包裹着,就像是饺子皮包裹着这些馅,而这个“饺子”——胃系膜,在这之前,我们都没统一定义过它。

“跳脱出我们日常固定思维,用逆向思维去想象下胃系膜存在的意义是什么?”饺子皮起到保护馅作用的同时,也在逆向防止饺子馅泄露出去。所以当这个饺子馅发生变质——癌变时,我们要彻底去除变质的饺子馅,如果通过破皮而入,那么变质的饺子馅就有可能流出去,能去除干净的办法就是把整只饺子“捞”出来,防止变质馅——癌泄露。2015年,覃吉超教授所在团队在全世界15个国家的1000余名专家观摩下,进行了膜解剖手术直播演示,赢得国外专家赞叹。

多年来,覃吉超教授一直在推广践行膜解剖手术,在多个场合公开手术演示和直播。对比日常开展的常规手术,按照膜解剖理念来做手术不但可以做到零出血或微出血,而且可以防止癌泄露,降低术后复发,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十年前,定义了一个全新的解剖学概念——膜解剖并践行到临床工作中。下一个十年,我们将继续用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去丰富和完善膜解剖,从而造福更多患者。”覃吉超教授表示,在浙大一院他将进一步推动膜解剖手术,紧跟医学领域前沿,筑牢胃癌患者的第一道治疗防线。

精准化、个体化

肿瘤私人定制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覃吉超教授用树叶打比喻形容胃癌的高度异质性,胃癌细胞就像是树叶,哪怕是病理分型一样的胃癌,发生在不同人身上,就没有一模一样的胃癌;即使是同一位病人同一病灶的不同区域的癌细胞也不是一模一样的。

很多晚期胃癌患者失去了手术的机会,治疗只能先依靠药物维持治疗或者来为手术争取机会。而在晚期肿瘤的药物治疗、化放疗治疗中过于趋同化,就好比我们治疗的目的是杀死在我们体内的胃癌敌人,而这个敌人可能发生在不同的位置,不同位置的敌人可能需要不同的炮火组合以及不同炮火力量,而我们趋同化的治疗就是用一样的炮火去杀不同位置的敌人,所以说这个治疗效果欠佳,仅能有限改善患者预后。

尽管在化疗、放疗与生物免疫治疗等已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晚期胃癌的预后仍然欠佳,并且晚期胃癌患者往往身体状况比较差,所以治疗更要有的放矢。

目前覃吉超教授正在开展利用晚期胃肠道肿瘤多位点转移灶异质性和肿瘤微环境探索,以及探索CAR-T等对胃癌的治疗,希望实现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筑起晚期胃癌精准诊疗体系,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用科研促进学科发展

做好临床科学家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胃肠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位居恶性肿瘤第二位。近年来,胃肠道疾病以及肿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年轻化趋势也愈发明显。为此降低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是我们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以科学为矛,攻人类健康之敌。“胃肠外科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特色,但用科研促进学科发展绝对是王道。”作为从业三十余年的资深胃肠外科专家,覃吉超教授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胃癌、结直肠癌和胃肠间质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华中学者、楚天学者和华中卓越学者等荣誉称号;主持或主持过美国国防部博士后训练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并在Cell Stem Cell、Cancer Research、Oncogene 和Cancer Letters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相关文章多次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同时撰写多部肿瘤干细胞著作。加入浙大一院后,覃吉超教授对科室的发展有着很清晰的规划:用科研促进学科发展。

不仅要做好医生,还要做好临床科学家。覃吉超教授认为一个好的医生应该具备:好奇心、求知欲、毅力、冒险精神。“胃肠外科是很多综合三甲医院都有的科室,站在浙大一院一流的平台,我们要勇于创新,。”覃吉超教授强调,在胃肠外科领域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做好医生的同时,更要学做一名临床科学家,让科研发生在患者床边,用在患者床边,要潜下心、身到位攻关“卡脖子”技术和“临门一脚”问题,为在医疗健康领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浙一贡献”。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