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是门技术活:睡得少且精神好的秘诀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24-05-11 睡眠 (249)

失眠已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一大困扰之一

BUT!!!

更令人恼火的是

有时明明已经睡了许久

却依然感到疲惫不堪,困意重重

这究竟是何缘故呢?

且听小编为您娓娓道来~

睡眠时间

很多人都认为,睡得越久越精神,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有时即使我们保证了足够的睡眠时间,醒来后却未必感到精神焕发。工作日睡觉8小时,感觉睡不醒、睡不够;周末睡觉12小时,感觉睡晕了、睡懵了。实际上,评价睡眠质量的好坏不能仅看时间,更应该关注睡醒后的精神状态。如虽然只睡了5小时,但是醒后疲劳感消失,头脑清醒,精力充沛,能够从事各种工作学习生活等。因此,睡多久算睡够了?答案是:因人而异

根据研究显示,18-65岁的成年人,一天所需平均睡眠时间为7-8小时,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需根据睡醒后精力、体力是否得到恢复、头脑是否清醒、工作学习是否有效率来判断。近期数项研究表明成年人睡眠时间与总体死亡率有关,持续的睡眠不足和持续的睡眠过多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死亡率升高,7-8小时才是“最佳睡眠时间”

睡眠质量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夜会经历4-6个睡眠的周期性变化。每个睡眠周期持续约90-120分钟,由不同的睡眠阶段组成,由浅入深经历非快速眼动期(N1、N2、N3期)、快速眼动期(REM期),其中的N3期,也就是通常说的慢波睡眠期、深度睡眠期,对体力和脑力的恢复、记忆和情绪的调节等都非常重要是“睡得好”关键所在

反复的睡眠中断和觉醒会破坏睡眠周期的转换过程,对大脑功能、身体健康和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睡眠碎片化是指睡眠连续性的破坏,也就是夜间睡眠浅、易醒,或是日间多次短时间地休息,而非连续深度休息。目前,在备受睡眠问题困扰的人群中,有近三成的人正在经历碎片化睡眠。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明明睡眠时长足够,仍然不能有效缓解疲劳、保证日间良好状态的原因。

改善方法

提升深度睡眠、改善睡眠质量首先要注意规律的作息时间、舒适的睡眠环境、良好的睡眠习惯等其次可予临床治疗和干预,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选择延长或加深慢波睡眠的药物,如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中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阿戈美拉汀)、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曲唑酮),用药的选择和方法需遵循医嘱。

非药物治疗主要借助于物理方法的神经调控来改善睡眠状况,包括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声音刺激、光照疗法等,研究发现部分调控技术能够有效增强慢波睡眠,改善睡眠质量。如今,这些技术已作为失眠治疗的辅助手段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睡个好觉

优质睡眠是健康的基石,良好的睡眠不仅要能睡得着,更要睡得好。高质量的深度睡眠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祝你今晚睡个好觉!

本文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张倩倩 

审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丁晶

循证来源:医牛独家循证原文(点击获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