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游泳常见伤?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健康报、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6-08-26 游泳|常见伤 (2924)

关于游泳,还有哪些你不能不知道的事情?

淹溺,抽筋,各类炎症该怎么办?

快跟小编一起听听医生的叮嘱。

科学游泳,莫忘“五防”

一、防淹溺

游泳溺水,不仅容易发生在江、河、湖、海中,而且也容易发生在游泳池内。有的人不看江河流速,不管水底深浅,视有关部门设置的“禁止游泳”标识于不顾,特别是一些幼童和初学者,一见水就想跳下去畅游,一旦误入深水区便惊慌失措,或呛水,或淹溺,甚至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因此,应严格禁止儿童在无大人陪伴的情况下单独游泳。即便对于已经掌握了游泳技术的人,也不应到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

此外,还要学会自救与救人。如果游泳时不慎落入深水区,千万不要将手上举或挣扎,而应尽快采取仰卧位,头向后仰,口、鼻露出水面呼吸,呼气宜浅,吸气宜深。溺水者被救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内的淤泥及呕吐物,对神志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者,应立即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千万不要为把伤员肺内的水“控出”而浪费时间,错失抢救良机。

二、防抽筋

游泳时,若发生腿脚抽筋,切莫惊慌失措在水中乱蹬,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脚趾抽筋时,用两手强行掰开脚趾往下按压;小腿抽筋时,用手握住小腿按摩,将脚趾向脚背方向拉伸或用患脚使劲向下蹬踹,可制止抽筋。之后应立即上岸,通过晒太阳等方式使肢体暖和起来。

三、防耳道炎

人的外耳道分两段:外1/3为软骨段,有耳毛、毛囊等;内2/3为骨段,无耳毛。游泳后,外耳道皮肤受到水的浸渍,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容易导致细菌生长,引起外耳道病。如果因呛水,使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则可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过去患过中耳炎、遗留有鼓膜穿孔的人,细菌可经穿孔处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复发。因此,为了保护耳部,游泳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下水前在外耳道涂少许抗生素软膏,可以保护皮肤,减少水的浸渍。  

2、游泳后,应将耳内残留水擦干,以免耳内潮湿促使细菌生长繁殖。  

3、外耳道可滴入1%酚甘油,每次1~2滴,每天3~4次。    

4、有局部渗液者,可先用3%硼酸水洗耳,然后用棉花签擦干,再滴入0.5%氯霉素或3%洁霉素,每次1~2滴,每日3~4次。  

5、游泳后一旦发生耳痛,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必要的抗生素。切莫自行处理,使病情加重,甚至耳聋。

四、防结膜炎

眼睛结膜接触了不干净的水后,可诱发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或“火眼”。所以,不要去不清洁的水域游泳。游泳后用洁净清水洗脸或3%硼酸水洗眼,或用0.25%氯霉素或利福平眼药水滴眼,每天4~6次,可防止“红眼病”的发生。

五、防皮炎

天然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可导致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性皮炎。游泳者体表出现红晕或丘疹,奇痒难忍。所以,游泳后应常规用清水冲澡,更换衣服。若出现皮疹,可口服强的松、维生素C或涂擦地塞米松乳剂治疗。

循证来源健康报,如何游泳才健康?这条铁定是信息量最大的科普帖了,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