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 | 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疾病如何自我管理?
调整心态、保持健康睡眠、适当远离不必要的干扰信息
心血管疾病的病友们,疫情期间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情绪波动对心血管疾病非常不利。可以通过远离或化解让自己情绪波动的因素、听舒缓的音乐、身体活动等来调节。
每天7~8小时充足良好的睡眠可明显降低人群心血管病风险。疫情期间收看各种网络信息、网上购菜等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甚至影响睡眠,这对于心血管疾病非常不利。建议适当远离不必要的干扰信息,保证自己正常的作息和稳定的情绪。
适当的身体活动
一般而言,活动的强度应该控制在不引起身体不适为宜。封控期间不建议高强度运动。
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建议大家每天保持累计20-3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即活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次/分钟)= 220-年龄。
比如一个70岁的人,最大心率就是每分钟150次,那么中等强度就是指活动的时候心率能够达到每分钟90~105次。
高危患者活动前须自我评估,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如近期病情不稳定,建议应以休息为主,不适合中等强度的活动。
典型的身体活动计划包括3个阶段:
(1)准备活动:5~10 分钟“热身”活动;
(2)锻炼阶段:20~30 分钟有氧活动;
(3)放松阶段:约5分钟,逐渐减少用力,使心脑血管系统反应和身体产热功能逐渐恢复和稳定如常。
在“足不出户”的要求下什么样的运动是适当的呢?
01 做操、打太极、八段锦等,既可以活动关节,也可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
02 有跑步机、健身车、划船机等健身硬件的,可以进行相应的运动,但一定要注意控制活动强度
03 快走,没有跑步机的,可以在各个房间走动,注意不要穿拖鞋,建议穿防滑的运动鞋
04 家里有运动垫(如瑜伽垫)可以做瑜伽、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05 哑铃、健身球等
戒烟戒酒,合理饮食
戒烟是必须的,很多科普已经都谈过了,此处不多谈。
封控期间不建议饮酒,过度饮酒会增加急性病发生的风险。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冠心病、心衰、肝肾功能受损者等以及孕妇和青少年平时也不建议饮酒。普通人群平时也不建议通过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血管病。
合理膳食包括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如牛奶、鸡蛋和肉类;保持适量的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控制饱和脂肪、富胆固醇食物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以避免防控期间体重增加、血胆固醇、血糖、尿酸等升高。
防控期间食物品种减少了,更加要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尽量不要在封控期间食用过期的或未曾尝试的食物,以免出现中毒、过敏等情况。
除了上述事项,各类常见心血管疾病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什么
一. 每天服用降压药物前先自测血压、心率,并记录
这一点非常重要,一是让自己心中有数,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医院复诊时可以把记录拍照传给医生看,提供医生参考,以便获得更精准的治疗指导。
二. 核心是要按时服药。
每一个药物都有自己的药效时间和曲线,每天按时服药才能保证药物浓度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血压控制才会更平稳。疫情期间药物配送可能延后,因此建议提前规划配药,以免出现断药的情况。
三. 血压控制目标要明确。
通俗一点说血压控制目标的及格线是140/90 mmHg以下,优秀线是130/80 mmHg以下。一般来讲,只要在能够耐受的情况下我们对大多数患者都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
不耐受的情况是指,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过低,出现了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出现不耐受症状时,如果血压低于90/60mmHg,建议平躺,可以喝一杯盐开水。药物剂量的调整,建议咨询医生。
四. 血压异常升高怎么办?
血压异常升高常常由某些外在因素诱发,如紧张、焦虑、失眠等。一般情况下,当血压升高时,颈动脉、脑血管会自动调节以减少脑血流量,形成缓冲,从而使颅内动脉不会随外周动脉血压一样剧烈升高。因此,一般情况下血压升高,并不会像很多人所担心的那样,会立即导致脑血管破裂和脑出血。
大多数情况(如收缩压小于170mmHg),保持镇静、适当放松和休息,血压可能就自行逐渐恢复了。如果不注意休息和放松,频繁测量血压,盲目增加降压药,效果常常不明显,反而可能出现副作用。
如果血压严重异常升高(如收缩压大于170mmHg),常常伴有明显头晕、头痛等症状,咨询医生后,可临时加服一粒降压药(如有快速起效的药物,效果更佳),以舒适的姿势休息1-2小时后复测血压,如果血压居高不下,头晕头痛持续甚至加重,或伴有呕吐等症状,应请求120帮助;无论血压多高,如伴有中风症状(口角歪斜、或言语不清、或单侧肢体无力等),应立即呼叫120急救。
如果反复出现血压异常升高,应咨询医生对日常服用的降压药物进行调整。
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什么
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二.按时服用药物
冠心病用药非常重要,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他汀类药物在没有禁忌或明显副反应的情况下建议终身服用,血压能够耐受的患者应服用“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还应服用“洛尔”类药物。当然这些药物的服用,首先是要排除禁忌证的,应该遵医嘱使用。疫情期间药物配送可能延后,因此建议提前规划配药,以免出现断药的情况。
三.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怎么办?
冠心病患者出现胸闷胸痛,要警惕心梗的可能,首先立刻停下活动,休息,不建议平躺,建议半卧位,可以靠着大靠垫坐在沙发上,保持一个舒适不费力的姿势。自测血压,如果血压不低(收缩压大于110mmHg),家里又有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的话,可以含服或口服1粒,如果半小时不缓解,应呼叫120急救。如果疼痛剧烈,甚至有濒死感,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则立即呼叫120急救。
房颤患者要注意什么
一. 按时服用药物
医生建议服用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千万不要随便停药,否则卒中风险大。建议提前规划配药,以免出现断药的情况。
二. 服用抗凝药物出血了怎么办?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停药,并呼叫120急救:①中风症状(口角歪斜、或言语不清、或单侧肢体无力等);②出现黑便,且大便量大而稀薄,伴有心慌、冷汗、头晕、晕厥和血压下降;③出现视野缺损;④任何导致血压显著下降,甚至低于90/60mmHg的情况。
这里只是提到常见的4种需要紧急救治的情况,但临床情况千变万化,除了这4种情况之外还会有一些需要急救的少见情况,只能靠咨询医生(充分利用网络医院资源)。如果仅仅是轻微出血(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眼结膜出血、皮肤小瘀斑、轻微外伤后出血),建议处理局部的问题,不建议停药。
三. 如果发作了怎么办?
有临床观察显示:70%以上的阵发性房颤发病后24-48小时内都能自行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因此,一旦房颤发作了应保持冷静,不必惊慌失措。如果心慌明显,心率大于每分钟110次,建议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25-50毫克或比索洛尔5-10 毫克(必须排除哮喘、低血压、传导阻滞等禁忌证),一般来说,只要心率慢下来,症状就会明显好转。后续治疗建议网络医院咨询医生。
心衰患者要注意什么
一.关于限钠
心衰轻度或稳定期时不主张严格限制钠摄入。心衰严重,水肿厉害时,应少盐饮食(<5g/天)。
二.关于限水
水的需求量必须视每个人所处环境(温度、湿度)、运动量、身体健康情况及食物摄取量等而定,没有固定标准值。
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2-2.5升的水分。但2-2.5升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获得,应该把食物里的水分一并算进去,其实我们每天吃的各种食物内含很多水分。例如,大部分蔬菜水果90%以上是水,而像鸡蛋、鱼类中也有大约75%的水。粗略估计,我们吃一餐饭,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汤里摄取到300~400毫升的水。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摄取的1升左右水分,我们每天只要再喝1-1.5升水左右。现在普通饮料、矿泉水大多是500-550毫升装的(以包装上标注为准),所以正常人一天喝2-3瓶矿泉水比较合适。
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不需要特别限制喝水,正常饮水就行;病情较重的心力衰竭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5-2升左右。也可根据体重设定液体摄入量,体重<85 公斤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为30 毫升/公斤,体重>85 公斤患者每日摄入液体量为35 毫升/公斤。例如体重60公斤的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为60×30=1800毫升,减去食物中所含1升左右液体,可以喝800毫升水;体重90公斤的患者每日液体摄入量为90×30=2700毫升,减去食物中所含液体,可以喝1.5升水左右。急性心衰患者液体摄入量,更应严格控制,每天摄入液体量一般宜在1.5升以内,不超过2升,也就是喝水量500毫升左右。
三.监测体重、出入量
心力衰竭患者应该每天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自测体重并记录。同一条件,比如每天测体重时应尽量穿一样重的衣服,排便排尿之后,空腹时等。如果发现体重持续增加(如3天增加2公斤),提示体内“水”多了。此时建议适当限制喝水量,可酌情增加一点利尿剂的量(最好在医生指导下)。
四.监测血压、心率
同前“高血压”一节。
五.坚持服药
坚持长期服用改善预后的药物非常重要,这些药物包括“普利”类或“沙坦”类、“洛尔”类、“列净”类、螺内酯。如果存在水肿问题,或活动时气促明显时,建议同时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这些药物的服用,需要定期监测血钾、肾功能,若处于封控区,比较难实现的话,请注意观察自己的尿量变化,如果出现尿量明显减少或者出现明显的心悸、乏力等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疫情期间,各位病友,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认真做好以上几点,同时学会充分利用网络医院资源,相信我们都能平安度过疫情期!
文 | 心内科 高秀芳
编辑 | 唐吉云
热门文章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注明“原创”的作品,版权归“医牛”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等任何使用,未经授权使用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 医牛健康资讯网”。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