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海归的10条海外理财建议

财经天下周刊、中国经济网、医牛健康资讯网综合整理 2016-11-30 理财 (2852)

(一)30岁之后如何选购保险?

从家庭角度看,人到30岁后多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保障好自己就是保障整个家庭的安稳。

当然,在购买保险之前需要先了解两个概念。保险可以大致分成两种,一种叫消费型保险, 一种叫储蓄型(返还型)保险。

消费型意味着用金钱购买保险服务,保险期内如果投保人没有发生风险,保险也就此结束,其交纳的保费不会退还;而储蓄型则意味着,即便保障期间没有发生风险,投保人交的保险费金(或者约定的特定金额)最终还将返还。

消费险的性价比更高,可以用小额的保费获得大额的保金。比较而言,储蓄型保险虽最终可返还现金,但其性价比相对不高。

1、寿险要灵活搭配

寿险是最基本的保障,购买寿险需要先确定保额目标。一般来说,我们将家人的生活必须开支作为目标保额,如日常生活开销、父母孝养金等,同时还应该考虑那些周期较短但是费用高的支出,比如子女教育费用、房贷、车贷等。

如果希望保持高质量生活的话,那么这个金额数字可能较大,相应的保费也较高。因此,在制定寿险计划时,我们建议储蓄型寿险和消费型寿险混合搭配,后者更加灵活而且价格便宜。

以30周岁男性为例,20万元保额的终身型寿险每年保费在5000元左右,而同样保额的20年定期型寿险,每年只需要缴纳500多元。定期寿险就是消费型保险,如果投保人在20年内没有身故,这部分投保资金不予归还,而终身寿险意味着无论投保人何时身故,都可以获得20万元的保险金。

2、意外险性价比最高

寿险之外,30岁的人们还需要搭配一定的意外险。意外险是非常典型的消费险,交钱少而保额多,是非常好的提高保障力的选择。以30岁男性为例,20万元的意外险保额,一年只需要缴纳保费300元左右。

但需要注意的是,意外险相比寿险有更多的免责条款(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不能理赔的条款)。所以,购买意外险时一定看清楚何等情况下才会理赔,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不过,意外伤害保险是可以根据伤残等级来进行理赔的,我们国家将伤残划分为10个等级,只要出示相关的报告,你购买的意外险就能根据等级进行相应赔付,全残等同于身故。另外,意外险的种类非常多,划分也非常细,如公共交通意外险、意外伤害医疗补贴等。我们通常建议投保人购买最基础的意外险种类,剩余种类可根据自身需要选购。

3、养老保险也可未雨绸缪

此外,如果你认为退休后仅靠那一点退休金,不足以过一个幸福的晚年,那么也可以考虑购买养老保险。虽然30岁的上班族离退休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如果资金充裕,买养老保险并没有早晚之别。

上班族在选择养老保险的产品时,可以考虑选择分红型的养老保险。而保额以保障投保人最低生活标准为宜,可以保证投保人在失去赚钱能力和生活来源之后,依然可以靠返还的养老金生活下去。当然,在今天社保的基础上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大部分人都将此视为额外保障。

4、重疾险需注意保额

市面上的重疾保险种类众多,但我认为,购买重疾险时没必要求大求全,通常的重疾险都包含国家列明的常见重疾种类

在购买重疾险时应该优先关注的是保额,因为重大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仅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还会造成个人经济收入中断,从而对家庭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们要确保重疾险在最关键的时候能真的派上用场。

以癌症举例,医学上有5年生存率的说法,即肿瘤患者如果能生存5年以上,复发和转移的仅占10%,但是这5年必须积极配合治疗。所以我们通常建议重疾险的额度以5年的总收入为参考,如果投保人年收入为5万元,那重疾险就买到25万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重疾险都是挂在寿险额度之下的,如果重疾险理赔了,那寿险的额度会相应减少。所以本质上讲,重疾险也是消费型的保险,我们只是通过寿险把交出去的钱收回来。

这里要提醒的是,无论购买寿险还是重疾险,都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保险公司也会要求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然后进行评估。如果情况特殊,保险公司会要求加费甚至拒保。所以,应趁着身体健康及早考虑投保。

以上说的都是基础型的保障,如果一辈子没有发生理赔,那你买的保险势必会造成一些利益的损失。所以做好保障的前提下,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投保人,可以选择一些分红型或者投资理财型的保险。

但这部分属于投资范畴。既然是投资就有风险, 购买时做好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的准备。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保险公司有一定的选择,最好选择一些发展稳定的、经营状况良好的公司。

2015年保监会正式实行《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整体框架》,这套制度代表着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我们在购买收益型保险的时候,也可以要求其出示公司偿付能力的报告来进行参考。

当然,保险也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条件和所处环境而改变,一份好的保险规划应该是不影响投保人的正常生活的。在标准普尔家庭配资中,保险的支出应该占家庭总收入的20%左右,但是由于物价和观念的不同,我们认为以年收入10%~15%的比例来投资保险,属于比较合理的范畴

(二)买境外保险,香港是更优选择

2016年春节之后,中国内地居民前往香港购买保险的数量激增。尽管两地监管力度都在加大,保监局甚至发文提醒内地买家警惕汇率、外汇和法律风险,但2016年上半年内地居民实际在港购买保险的金额超过了300亿港元,这相当于2015年全年的水平。

内地投保人在香港购买的保险主要是重疾险或理财险,或者是“重疾+理财”的保险。上一波的购买人大多是富裕阶层,2016年春节以来则以有家庭的中产阶层为主。

为什么香港保险备受内地客户的青睐. 我认为有四大方面的优势:

1、保障范围更大。内地对重疾险的保障范围,根据保险公司的不同,涵盖了30~40种重大疾病,范围最广的一家涵盖了47种疾病。
但香港的重疾险范围在50~60种,赔偿范围比内地保险多了10余种,在轻度重症的赔付方面,香港重疾险的保障范围大很多。且香港的重疾险允许二次赔付,在重大疾病发生后如果并发其他病症,仍然可以再次赔付。

2、投保费率更低。同样保额的保单,总保费会比购买内地保险低25%~30%。

3、保额更高。香港重疾险的保额可高达300万元人民币,内地的在80万~100万元。

4、香港保险的免赔条款只有3条,而内地的保险合同普遍有10条左右。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保额高、保费低。以目前的内地医疗费用来看,80万~100万元的重疾险,的确无法负担起重大疾病的所有治疗费用。中产阶层也是看到了货币购买力下降、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的趋势,才下定决心购买香港保险。

购买理财险的客户目的是配置“美元”资产来抵抗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因为港币和美元是联系汇率。对这部分客户来说,香港保险是人民币投保,获得美元赔付和分红的货币策略。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香港的理财险收益率明显高于内地理财险。

但是,内地居民在香港投保也并不是毫无风险,除了保监局已经提出的几大风险外, 还值得投保人注意的是,香港保险公司是可以破产与清算的,而保险法规定在中国境内允许设立的保险公司不得破产。所以在挑选香港保险公司时,内地买家一定要认清风险,选择一家稳妥的大型公司。

目前内地居民购买最多的是保诚保险和友邦保险,二者分别是香港保险业的老大和老二。再提醒内地买家的一点是,购买香港保险一定要亲自去该保险公司当场签约,任何通过中介机构(无论香港还是内地)购买保险都是不合法的,将无法获得保障。

综合收益和风险,我认为香港重疾险更适合作为扩大保障、多元资产配置的方案。对已经在内地拥有商业保险,但想要扩大保障范围的家庭来说,香港重疾险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但并不适合300万元保额以下的首次投保人。因为作为只有一份商业医疗保险的家庭来说, 就近服务、及时赔付比节省保费更重要。

(三)华尔街海归的10条海外理财建议 

1、量入为出 

每个人都应该有财务规划的意识。所谓财务规划,就是把钱计划着用。可以将每个月的收入做一下切割,看看百分之多少是要留作生活开支,百分之多少是要用于房贷车贷,扣除了这些消费开支以外,剩下的资金可用作理财和投资,培养一种习惯性理财的意识,有助于长期的个人财富增值。

2、长短搭配 

在欧美,由于金融市场高度自由化,信息的有效性也特别强,绝大部分金融市场都能被公平定价。拿债券举例,长期债券的回报率高于短期债券,因为长期的资产流动性差,风险高。所以为了达到风险与收益之间的一个平衡,资产配置需要考虑资产的到期期限搭配。

3、地域分散

今年的市场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英国竟然脱欧了,标普居然还能继续往上涨。诸如此类出人意料的事件将来还会发生。为了取得一个长期稳定的回报,做到资产的地域上的分散就很重要。

4、重点关注 

想参与波幅较大但是时有投资机会的几类资产,需要持续关注欧美的股市和高收益债市、房地产市场(包括REITS)、大宗商品(石油和黄金)、亚洲的高收益债市等市场。长期追踪关注有助于在正确的时点做出决定。美国某些州、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仍然在低息的环境下具有投资价值,英国一些除伦敦外的房地产市场也在英镑大幅贬值之后重现投资价值。

5、正视风险 

中国人长期以来习惯于两件事:一,高短期利率,二,信用风险不是风险。尽管这一观念近年正在改变,因为大银行或政府不再为一些不良资产兜底,开始出现贷款方违约的情况。中国人在做海外理财的时候应该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海外金融市场也不做刚性兑付。合理调整对海外理财的收益预期,正视可能面临的风险。

6、对冲基金良莠不齐

一些知名海外对冲基金的名字可能大家很熟悉了, 像桥水基金、量子基金。大家感觉对冲基金的大佬们都呼风唤雨,动不动撬动几十亿的市场,赚钱如割稻。但是实际上,海外的对冲基金良莠不齐。成立对冲基金的门槛并不高,而且大部分对冲基金并没有实现长期的稳定回报,尤其是中小型对冲基金。选择投资对冲基金时需要相当谨慎,光看一两年的回报是不够的。

7、直接买房不一定划算 

中国人海外理财最喜欢买房。这并没有错。但是,到美国买房的税费都很高,物业管理费也很高,而且外国人要想从银行获得房贷并不容易。投资地产最低效的方法就是全现金投资。除了直接买房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投资房产途径,比如投资房产开发项目的夹层债,或者参与房产的购买、 翻修加出租项目,既可以免去后期管理的烦恼,又可以依靠机构获得低利率的银行贷款,从而提升回报率。

8、保险也是一种理财 

拿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大陆的保费横向比较而言,美国的保费是最低的,而且险种丰富。目前最受欢迎的是挂钩标普500指数的投资连结保险。另外,中国人只要持有旅游签证到美国就可以买保险。美信也开始与美国3家大型保险公司合作销售投连险,进一步丰富长期理财的产品线。

9、寻求理财师帮助 

当可选择的理财品种增多时,客户可以寻求独立理财师的建议来进行资产配置。

10、寻求税务师意见 

在做出购买决定前,先了解一下各类海外理财产品的税务处理。

(四)中产阶级海外投资指南 

新崛起的中产阶级,如何实现财富增值, 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增加资金利用率,让钱能够生钱。

目前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类别过于集中, 非金融资产占比高达近50%,如果抛去富裕阶层的数据,结果还会更高。非金融资产对于国内经济反应敏感,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环境下,扩大了风险边际。

其次,中国股市虽然收益率高,但波动性极大,而且广受政策影响。而债市由于“打破刚兑”,收益率趋于市场化。加上人民币自2015年以来累计贬值超过5%,持有单一货币已经不再安全。

我们认为全球化配资的核心有三点:

第一是通过海外配资,分散投资风险。国内的投资渠道较为单一,过去老百姓基本只有股票和房子两类投资渠道。目前国内实体经济疲弱,股票市场表现平平,而房地产市场积压了大量库存,杠杆率极高,而且纵观国外市场的发展,房价和通胀有高度相关性。将财富集中在这两个行业,有极高的风险。

第二是投资有潜力的创新型公司,分享未来增长红利。通过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人得以将资金配置到具备创新科技技术的国外公司,在未来享受公司发展带来的超额红利收入。想想看,苹果和亚马逊等公司的股票在10年内翻了多少番。由于私募股权投资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并且门槛相对较高, 建议投资人可以选择私募股权母基金(FOF) 的方式进行全球配资。

第三是通过全球配资的方式,降低持有单一货币的风险。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都是相应宽松的状态,受美国复苏影响,人民币对于美元持续贬值。考虑到未来孩子出国念书等问题,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为许多家庭带来了潜在损失。投资人可以通过购买海外房产的方式,通过出租在未来获得稳定的美元收入,并且为今后孩子出国念书带来极大的便利。

全球配资的产品种类也相当丰富。比如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险以及现金配置等。

发达国家的优质企业债权是很好的投资标的。相对于国内而言,国外市场特别是欧美这类发达国家,对于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和审查是相当严格的。信息更透明使得投资人能够更好地了解投资标的的具体状况、发展战略以及市场占有率。

由于全球投资需要管理人对全球经济环境、地区政策差异以及市场变化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建议投资人选择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如今的新兴富裕阶层,需要通过更优化的财富管理结构来保证自己财产的安全。而通过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进行全球化配资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五)如何处理婚前财产 

王宝强的离婚风波,让不少人开始关注婚前财产处理的问题。

我国《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工资、奖金、经营的收益等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处理权;一方的婚前财产、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等费用为夫妻一方财产;夫妻一方的所有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的延续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上述原则性规定的意思,就是通常所说的婚前的归个人,婚后的归夫妻共有。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财产形态不断出现,司法实践中对家庭财产的界定而产生的争议越来越大。最高法院先后3次出台关于适用《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对家庭财产的界定进一步完善。但因为成文法存在滞后性的先天不足,司法实践中的争议从未停止。基于以上原因,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婚前财产的处理。

根据法律规定结合司法实践,要保护婚前财产,主要注意两点。

一是婚前进行财产约定。《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夫妻一方的财产不会因婚姻关系的存续而转换为一方财产,夫妻双方进行财产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如担心约定的形式或效力问题,可以采取公证或者聘请律师进行见证,以保证双方的约定符合法律规定。

二是设立家族信托。《信托法》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家族信托是一种信托机构受个人或家族的委托,代为管理、处置家庭财产的财产管理方式,以实现个人的财富规划及传承目标。资产的所有权与收益权相分离,委托人一旦把资产委托给信托公司打理,该资产的所有权就不再归他本人,但相应的收益依然根据他的意愿收取和分配。

也就是说,如果在婚前以个人财产设立信托,委托人如果离婚分家产、意外死亡或被人追债,信托都将独立存在,不受影响。家族信托作为一种法律工具、金融工具 与管理工具,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同时也受诸多法律法规的限制。

循证来源中国经济网,华尔街海归的10条海外理财建议,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