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结果 >> 新冠
共搜索出233条结果, 默认按照时间降序排列
关注呼吸道传染病、登革热、手足口病、诺如病毒肠炎、猴痘
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比未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的长期COVID或死亡发生率低13%至21%
青少年最有可能感到精力不足/疲倦,而儿童最有可能报告头痛
流感病毒来势汹汹 是前阶段我国首位呼吸道传染病 今天,浙大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夏丽霞 和大家一起聊聊流感这个话题
该研究将评估至少三种治疗长新冠症状的方法
甲流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是一种可防可治的传染病。
这个冬春季节,你被病毒骚扰了吗?你的呼吸道还好吗?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信息,近期高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肺炎支原体、甲流、乙流、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等多种病原体。
后续受国际流行株和输入病例影响,不排除JN.1变异株成为国内优势流行株的可能
全国医疗机构呼吸道疾病接诊呈下降趋势
中国目前的呼吸道疾病激增数比新冠之前更低,最近也没有发现新的病原体
住靠近绿地的人能更好地面对焦虑,缓解所承受的精神困扰
当孩子发热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那么对于无症状或轻症的新冠儿童,我们家中的小药箱可以备点什么药物呢?
热性惊厥是儿科急诊的一种常见病症,但很多家长对其缺乏了解,在孩子出现惊厥时往往会手足无措。今天就来与大家聊聊热性惊厥这件事。
近期,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身边出现的阳性感染者越来越多。在这段特殊时期,相信佩戴OK镜的小朋友及家长们可能会有很多疑惑,由于OK镜需要与手和眼睛直接接触,很多人会担心在此过程中是否会造成感染。
那么,咳嗽分为哪些类型?什么样的咳嗽需要治疗?今天就从中医的角度为大家一一解答。
“我家孩子感染新冠后说胸口不舒服、胸闷,是不是就是变心肌炎了?需不需要赶紧送去急诊?”让我们听听心内科医生作出的专业解答吧!
再次感染新冠与更高的长新冠发生频率和更严重的程度有关
接种COVID-19疫苗后月经变化的风险不会增加
新冠感染后,除了常见的咳嗽、发烧、体虚、乏力等症状之外,近期诸如红血丝、瘙痒、异物感、易流泪等眼部不适也被大家所提及。
近期,骨科门诊迎来了一个走路一瘸一拐的孩子。当医生给孩子检查身体时,孩子一个劲地用手指着膝盖周围,表示膝盖附近疼痛,同时挪动大腿时伴有不适。
流感多发生于冬春季。过去几年,为了应对新冠疫情而采取的相关防控措施,一度导致流感的季节流行模式受到很大影响,处于低流行状态。而今年的春季,流感再次流行增强趋势。
如何才能快速鉴别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和细菌感染呢?
教育部调研发现:仅2020年疫情半年,全国整体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初中学生增加了8.2%。
谁能想到,新冠还未完全离场,甲流便紧随其后,开始一路“狂飙”
自从遭了新冠的毒手,即使都阳过一段时间了,还是有不少朋友觉得自己的身体还没恢复,除了咳咳咳之外,还有两个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心累心慌和感觉体力不比之前——
前段时间阳过的朋友们,现在多数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咳咳耸耸止不住,喉咙里老有痰,甚至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遭了“白肺”或者已经成肺炎了!
本以为阳康后熬过没有嗅觉就好了,没想到又来了咳嗽;本以为熬过咳嗽就好了,没想到又开始心慌心累;本以为心慌心累多休息几天就差不多了,万万没想到某天猝不及防地迎来了失眠!
“医生,我看最近某音上的小视频说,炒菜油烟要引起肺癌啊?得不得是豁人的哦!”
与普通人群相比,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自身免疫力往往偏低,且同时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导致新冠病毒在入侵时更易繁殖和扩散,随之增加重症发生的风险
新冠病毒会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统,并可能激活残留体内的其他病毒
新的二价新冠疫苗可为65岁及以上成年人提供最大程度的避免住院保护
面对因疫情防控带来的治疗计划变化,有患者出现了焦虑的情绪,肿瘤患者和家属应当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中肿心理舒缓专家为大家准备了3个心理锦囊~
孕妇感染了新冠怎么办?
“胡乱”用药问题是真的需要跟大家科普一下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学科团队联合多个合作单位,针对目前民众对于疫苗关心的7大问题
澄清一些此前张冠李戴式的以讹传讹,提些建议和经验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新冠居家健康小贴士能帮助到您
钟老先生去年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植入过一枚支架,医生嘱咐满一年要来复查,但眼见着一年期限要到,居家期间的老钟开始忧心忡忡……
现在距离能够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那一刻更近了,但我们还没走到那一步
该网站由美国国家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工程研究所(NIBIB)的快速加速诊断(RADx®)技术项目开发
相比于感染一次新冠病毒的人,再次感染者的死亡风险增加一倍多?
Paxlovid也能降低患者出现重症和死亡的概率
二价新冠疫苗可加强保护已接种老款新冠疫苗者
远程医疗和家庭监控可能有助于减轻疫情给需要控制不好带来的影响
血液中的抗原水平很可能是病毒持续复制的一个标志,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和住院后可能的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补充剂并不能降低患COVID-19或其他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同意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作为加强针纳入紧急使用
约5%的成年人在感染COVID-19后,他们的嗅觉或味觉可能会发生长期持久的变化
本轮疫情中,北京、天津、陕西等地相继报告由BA.5亚分支引起的本土疫情
二度患新冠病毒病的患者在半年内,比初次确诊的人还面临三倍的入院风险
随着人们对眼健康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眼科医生们陆续认识到了关注全年龄段、全生命期眼健康的重要意义
民以食为天,在饮食日趋追求美味营养的今天,吃什么,怎么吃,成为了很多人每天都要考虑的问题。
新冠疫情特殊时期,很多儿童和青少年被隔离在家,娃儿被限制了活动空间,也改变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可能会出现心理困扰和情绪问题。
拜登政府表示,疫苗接种预计将于周二开始
疫苗的剂次似乎是提高免疫力的关键,而不是疫苗的组合类型
不仅在病毒流行的早期阶段,而且还有助于控制正在发生的病毒大流行
同时,FDA对这款疫苗预防奥密克戎变种毒株和重症冠病的功效持肯定态度
疫苗可能有助于减轻一些人的长新冠症状
新冠疫苗第三剂加强针建议用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特别是器官移植受者
尽管Omicron与Delta变异患者入院时的疾病严重程度较低,但欧米克隆患者仍有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接种新冠疫苗并不能降低怀孕的几率
会继续三度或四度受感染,但再次受感染者病症并不严重
该研究将为更好地识别长新冠患者提供依据
FDA近日批准为五岁至11岁孩童接种辉瑞的新冠疫苗追加剂
目前全球已报告至少460例这种病例,其中12例死亡,一些病例接受了肝移植
本市连续多日有新增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5个地区列为中风险地区。疾控君提醒大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避开以下误区。
近日,#西安一确诊病例被一口痰传染新冠#一度登上热搜。
疾控君提醒大家,尽量采用线上购物方式,如必须线下购物,也要做好个人防护,理性选购,减少在外逗留时间。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要集中隔离怎么办?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份随身物品清单:
当前,上海抗疫攻坚战到了最紧要的时刻,大家开始了居家隔离、足不出户的封控生活。
中国医疗团队完成了至今最长的冠病患者随访研究
来自生活、工作的压力倍增,平时已经形成的生活模式被打破,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可能不适应,导致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爆发。于是,家长与孩子的冲突也增加了。
如何对于物品消毒?
新冠感染者符合条件出院,带到方舱医院或定点医院的物品该怎么处理?
无数可爱可敬的人们穿上了防护服,化身“大白”,组成了抵御新冠的防护网,我们希望大白们在守护他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没有接种疫苗并感染的人感染奥密克戎BA.2后再感染奥密克戎BA.1的机会较高
当下全市正在全力以赴推进拔点清面工作,同时也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落实闭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那么已经复工的企业,该如何保障员工们用餐安全,预防感染呢?
国人素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也许你会发现食物可以选择的范围少了,亦或吃的量少了,这些是否对健康有影响?
截至今年4月初,英国有约180万人通报出现长期冠病后遗症
其中包括直接死于冠病和死于疫情对医疗系统和社会更广泛冲击的人
在疫苗接种覆盖率高的社区,死亡率降低80%以上
哮喘作为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伴或不伴有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作为宫颈癌的罪魁祸首,HPV病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南非发现的BA.4和BA.5变异株有可能引发新一波疫情
美国传染病专家:新冠病毒导致肝炎可能性不大
检测量减少使世卫收到的有关冠病传播和基因测序的信息越来越少
居家期间照顾好我们的心理健康
长期COVID-19可能成为常见的健康问题
对于各年龄段不同能力的人来说,尽可能坚持活动非常重要
两剂新冠疫苗可以降低BA.2亚型病毒感染和轻度疾病的风险,但保护作用很快就会减弱。
部分儿童急性肝炎病例病例样本中检测到新冠病毒或腺病毒,但尚不清楚这些病毒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轻度至中度COVID-19患者在首次感染后数月后仍会在粪便中释放病毒RNA
上海高频次重复做核酸原因有3点
COVID-19仍未形成任何季节性模式或传播模式,并且仍然相当不稳定
在患者就诊的整个过程中要求不得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理由来拒绝推诿,延误治疗
3分钟内出结果!
健康饮食对支持免疫系统很重要
目前有重型病例九例,其中首次出现一例33岁的年轻患者
三月份估计上海共有500多起输入病例来自香港
65岁及以上者四个月前接种了第三剂疫苗,疫苗的保护作用会随着时间减弱
对于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重症、死亡依然让人忧虑
中国工程院院士、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介绍上海市疫情最新情况
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已确认三种冠病病毒变种重组的情况
为遏制冠状病毒而采取的措施或发挥了关键作用
按照目前中国的管理方法,康希诺已可申请疫苗的紧急使用
医生,我发烧、流鼻涕、嗓子疼、咳嗽、浑身不舒服,我这是得流感了吗?”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设为世界慢阻肺日,旨在帮助公众认识慢阻肺的危害,更好的管理慢阻肺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时下已到了十月,全球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气温降低有利于新冠、流感等病毒的存活和传播,今年秋冬季存在新冠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
新冠病毒防控通俗科普
患者必须详尽、准确地描述病情,才能让医生获得更多的线索
Omicron变异株对目前几乎所有新冠疫苗和新冠单克隆抗体都具有完全抗性
这款疫苗名为CovovaxTM
病例大增提高两毒株结合可能性 奥密克戎与德尔塔或衍生新型超级病毒
全球已有77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奥密克戎毒株
医生,前两天我家里临时有事,导致没来医院,错过了化疗日,这可怎么办呀?晚几天化疗会不会影响疗效啊?
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其能改善COVID-19生存和其他重要指标
传统的公共卫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积极遏制策略使得新冠病毒防控取得成功
新冠疫苗第二针注射后COVID-19感染风险会逐渐增加
痛风治疗药物秋水仙碱并不能减轻COVID-19的严重程度或延缓死亡风险
对所有已接种疫苗的成年人进行加强注射
洗手、戴口罩和保持身体距离等新冠个人防护措施是有效和可持续的
英国也将批准来自印度的科瓦克辛(Covaxin)冠病疫苗
肝病患者可以打加强针吗?打加强针有什么特殊要求?
预计FDA将在几天内做出最终裁决
吸烟极有可能加重COVID-19的严重程度和相关死亡风险
现在,为了建立免疫屏障,越来越多的人接种了新冠疫苗。
接种疫苗后需要测抗体吗?
试验还将测试暂停免疫抑制药物以改善抗体反应
研究评估 BNT162b2 mRNA疫苗的安全性
最新的研究显示“握手楼”之间也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
“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
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是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主要挑战在于确保疫苗的高利用率和对病毒变异出现的反应
对从未患过COVID-19的人,两剂辉瑞疫苗是必要的
新冠疫苗你有什么疑虑?那就快来看看吧
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也是广大网友忧心忡忡的季节,是不是一咳嗽总有人吵着
西班牙裔和非裔美国人预期寿命降幅最大
在新冠疫情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中,黄芪被许多方剂使用。也就是借助黄芪的“扶正”之力,提升身体之正气,也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吸烟者发展成COVID-19重症和死于COVID-19的风险高出常人40-50%
总结分析了中国两款新冠灭活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等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中国研发的新冠疫苗被WHO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拜登政府当地时间5月5日发表一项决定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夹杂各种病原体的环境中
MK-4482作为一种潜在的COVID-19治疗药物获得动物实验证实
来自赞比亚的研究表明,死亡人数比官方报告显示的要多得多
对严重或危重疾病和住院的有效保护率为100%
介绍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有效性有关情况
食用的食品和接触的食品包装极不可能传播SARS-CoV-2
揭示了SARS-CoV-2血清抗体阳性与未来感染风险的关系
短时间内施打第二剂并无多大益处
多达90名年龄介于18岁至30岁的人将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接触冠状病毒
英国人接种疫苗意愿最高,达81%;法国人的意愿最低,仅44%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可能产生哪些不良反应?接种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要求遵循“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原则,根据每年不同的运气特点来防病治病。
需要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限制病毒的传播
患者肠道菌类型和数量的不平衡或与COVID-19长病程有关
该项试验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
这项3期随机、观察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美国99个中心进行
预防普通型COVID-19的有效性为94.1%
多远的社交距离预防COVID-19是合适的
2020年, 我国医保重磅消息不断
2020年, 我国医保重磅消息不断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将陆续开展
各款新冠疫苗的长短处到底是什么?
即使有了疫苗,也需要治疗来防止疾病恶化,并为应对其他可能的冠状病毒病做好准备
影响程度为中等至较大,这对未来部分或全部关闭学校具有影响
羟基氯喹并不能改善住院COVID-19患者的临床结果
通用口罩可以在未来4个月内挽救10万多名美国人的生命
研究人员使用激光技术测量了人们说话或咳嗽时水滴的轨迹
触传播也是在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
亚裔患者在医院需要重症监护和死亡率也于其他人群
白宫医生Conley SP向外界公布特朗普的治疗方案
小心这种疾病“找上门”,早预防,是关键。
咳嗽病因复杂,剧烈咳嗽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引发呕吐、昏厥,肋骨骨折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评估COVID-19康复后出院患者的持续性症状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成立医学成像和数据资源中心(MIDRC)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资助了该项试验
基于COVID-19流行期日本三级护理中心一线工作人员的调查
除了糖皮质激素,其他大多数干预药物的有效性尚不能确定
自制布式口罩至少需要几层,最好是几层
完全保护卫生工作者免受covid-19感染是可能的
该调查结果为各国准备实施或取消限制政策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维持良好的睡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体能与病毒作持久战斗。
孩子不应该受到指责,今年秋天学校可以以安全的方式重新开学了
成功产生免疫应答反应,使用安全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生活的节奏。那么,疫情期间如何帮助孩子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口罩对防止COVID-19传播至关重要
COVID-19导致的死亡仅占三分之二左右
感染过程中产生的炎症蛋白显著改变了血小板的功能
有更多证据表明,在2月份首次确诊本地病例前一个月,新型冠状病毒就已经在美国传播。
一秒入夏后,如何舒适防疫?
“每逢佳节胖三斤”,今年春节又恰逢新冠疫情,大家都度过了一个超长且不能出门的特殊时期。小编调查了身边20名小伙伴,体重平均增加了3公斤,真是令人发愁。你胖了多少呢?
感觉丧失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病(COVID-19)密切相关
科学家已经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的多样性模式
非洲将有近2.5亿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中多达19万人可能会死亡
何时及如何使用口罩
采用简单易行的措施可以帮助那些与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一起生活的人减少感染传播的机会和减轻感染的严重程度。
老少皆宜,宜家宜居的网红操来了!
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对于经历 “生死”考验的康复患者来说,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比如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等。
新冠肺患者康复出院后,可能仍然会有咳嗽、乏力、气短等状,CT片检查病灶可能未完全恢复正常,因此,很有必要继续康复治疗。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随着疫情的好转、治愈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已经走出医院,一些轻症及出院患者进入到后期的康复阶段。
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乱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宅在家里很长时间了,身心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生活作息紊乱,慢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也被打乱,一些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可能出现反复和加重。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不能随便外出,此时血压的自我管理就更为重要。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说说高血压患者在疫情期间怎样照顾好自己的血压。
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这段时间,我们的青少年朋友们表现都特别出色,停课不停学,坚持在网络上学习。在疫情期间,整天面对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如何保护视力,不让近视加深呢?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都在做各种防护措施,居家生活的消毒方式也是举不胜举。这不,防患意识极强的老妈,自酒精、84消毒液、滴露风波之后,今天下班回家又让我见识了“新花样”——紫外线消毒灯。
众所周知,在中国,COVID-19 疫情已经让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成为了战略物资。面对可以通过飞沫及气溶胶传播的病原体,在人口密度很大的中国城市里,佩戴口罩确实可以减少相当程度的传播。那美国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在美国最初出现的10例病人,只传了一代2人,且仅仅传给了和病人密切接触的家人。
看一下日本的冠状病毒防疫指南,简单、明了、科学,看完了就不用恐慌了
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6日在日内瓦表示,尚无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当前各国应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人都陆续惊惊绊绊嘞出门上班了,消毒这件事也成了每天的常规动作。
新冠疫情之下,防护要点的精髓: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什么体温是发热?特殊时期,家里怎么消毒?老人、孩子怎么远离病毒?开空调能否杀灭病毒?
随着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治愈人数的不断增加,不少患者陆续出院,坚定了我们赢得这场“战疫”的信心和希望。但是出院是否就意味着健康太平,万事大吉了呢?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仍在防控关键期,又逢“惊蛰”节气,阴雨增多,春风送暖,易滋生细菌和病毒,正是流感高发季节。无论是还在居家防疫,或是已经复工的您以及家人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疫情之下的心里防护
10条饮食健康专家建议
有种发烧可能是“肿瘤热”!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增强营养储备,有助于新冠肺炎的防控与救治,有助于保障一线工作者的健康,对于目前就医环境暂时受限的慢性病患者,做好营养管理也很重要。
待到可以摘下口罩自由呼吸时,希望您的心肺和肌肉都能“电量”满满
N95口罩对人体有影响吗?慢性呼吸道疾病包括慢阻肺病人佩戴N95口罩是否一定安全呢?且听协和医生怎么说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学校利用网络平台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如何科学预防近视,成为了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北医三院眼科布娟主任医师为您讲解,如何科学预防近视。
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战略即将转换,美国能否应对冲击?
传染病的根本防控在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北京时间2月24日晚7点30分,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冠状病毒病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报此次考察的结果和对中国以及全球应对疫情的下一步措施提出建议。
新冠病毒的前因后果
正是有了专业的解读,才发现原来病毒并没有那么可怕,同时也不会盲目自信。
出现了确诊新增案例数骤减,与前些日子新增案例陡增形成鲜明对比。 再次改变疾病确诊定义引发媒体质疑,也让医界人士倍感困惑。但WHO理解中方的做法。
广泛的数据共享使得人们对COVID-19病毒的活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戴口罩、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