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结果 >> 新型
共搜索出267条结果, 默认按照时间降序排列
一项研究明确了两种常见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的安全性
与早期的带状疱疹疫苗相比,新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Shingrix”与降低痴呆风险有关
最近1个月,22岁的姑娘小陈(化名)脸上莫名其妙出现了红斑,一开始以为只是常规的过敏,就吃了抗过敏药,然而之后症状并没有好转。2周前,小陈又出现了双膝关节疼痛,影响行走;休息一段时间之后,疼痛症状并没缓解,反而出现了下肢水肿。
一个普通的周四下午,79岁的陈大伯(化名)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浙大二院就诊,经诊断,骨科医生认为需要做一个简单的日间手术。按照流程,陈大伯完成了术前的检验检查,又来到院前服务窗口办理预住院手续。 窗口李大姐告诉陈大伯:“您还要去下右手边的麻醉门诊进行评估。” 陈大伯不以为意,认为自己平时身体很好,做个小手术还要看麻醉门诊,有点“小题大做”!
当呼吸成为负担 是一件多令人沮丧的事 严重的鼻窦炎就属于这种情况 感冒时的鼻塞流涕 对常人来说非常难熬 而对有些鼻窦炎病友而言 这是他们每天都在忍受的日常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肠外科MDT团队,多学科探讨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治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炎症性肠病MDT团队,多学科探讨肠炎与肿瘤的相关话题。
什么是淋巴水肿? 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你有被亲妈吐槽过吗? 做事情丢三落四 是不是也经常被领导批评 做事拖拉 做事情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虽然这些“问题”看过去无伤大雅 但如果严重影响到你的生活工作 也许你是患上了“成人多动症” 多动症不是只有小孩子才有的吗 别急 听我们慢慢道来
从几个月前开始 45岁沈姐(化名)总是犯恶心、呕吐 她害怕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连忙赶到医院 然而做了一堆检查 却始终找不到“真凶” 这背后究竟是“谁在捣鬼”?
去年秋季开始,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较多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支原体肺炎”也频上热搜。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发于秋冬季。但2023年该肺炎提前来袭,且患者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加。有儿科医生指出,“2023年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流行大年”。
近日,上海支原体肺炎患儿就诊数量有所回落,但在之前的肺炎支原体治疗过程中,许多家长都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连续使用了一个疗程的阿奇霉素后都不见效果。一时间,“支原体阿奇霉素耐药”成为了全社会议论的焦点。
尿病能逆转,这是真的! 28岁的赵先生患2型糖尿病3年,最近一段时间,经过药物干预和饮食控制,还使用了网红“减重神器”——司美格鲁肽,在积极治疗后,100多公斤的他体重降到70多公斤,现在的血糖、血脂、体脂率已经正常,空腹血糖<5.7mmol/L,餐后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5.6%,糖尿病得到了有效缓解。
在乳腺癌治疗中,大家都有一个认识误区,首诊能不能开刀?如果不能开刀,病程都是中晚期?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占颅内恶性肿瘤的80%,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 5-8/10万。胶质母细胞瘤(GBM)占所有胶质瘤一半以上,且最具侵袭性,恶性程度最高,患者临床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不足5%。
目前未发现新病毒或细菌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当前流行的疾病均由已知病原体引起
今年,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案例较往年显著增多。肺炎支原体可以引起肺炎,表现为咳嗽、发烧等症状,不仅影响儿童,也会影响成人,严重时需要医疗干预。
每年的11月份是“全球肺癌关注月”,而11月17日这一天,又是“国际肺癌日”。肺癌的防治尤为重要,让我们一起由浅入深,跟随胸外科尹俊教授一同认识肺癌、了解肺癌。
“口腔里也会得癌吗?”的确如此!谈到口腔疾病,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蛀牙和口腔溃疡,很少有人会把口腔和癌症联系起来。
研究证实,定时段进食并且延长禁食时间有助于改善成人餐后血糖,降低罹患II型糖尿病风险
新冠感染后,除了常见的咳嗽、发烧、体虚、乏力等症状之外,近期诸如红血丝、瘙痒、异物感、易流泪等眼部不适也被大家所提及。
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显著降低死亡、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和终末期肾病风险
前列腺癌是一种发生在男性生殖系统中的恶性肿瘤,它主要影响中老年男性的健康。
如何才能快速鉴别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和细菌感染呢?
前段时间阳过的朋友们,现在多数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咳咳耸耸止不住,喉咙里老有痰,甚至都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遭了“白肺”或者已经成肺炎了!
本以为阳康后熬过没有嗅觉就好了,没想到又来了咳嗽;本以为熬过咳嗽就好了,没想到又开始心慌心累;本以为心慌心累多休息几天就差不多了,万万没想到某天猝不及防地迎来了失眠!
与普通人群相比,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自身免疫力往往偏低,且同时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导致新冠病毒在入侵时更易繁殖和扩散,随之增加重症发生的风险
该研究陈国可能会导致一类新型抗癌药物的开发
营养支持作为常规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往往能改善患者预后,延长患者寿命,目前已将营养治疗推荐为一线治疗方式。
孕妇感染了新冠怎么办?
“皮肤上的皮疹严重时不仅渗水还破裂,简直就是‘体无完肤’。”“痒!身上长期伤痕累累,上课的时候就是忍不住要去挠,连睡觉都在挠。”“因为皮疹,同学们都离我远远的。”
糖尿病是不是一旦确诊,就要终身服药?糖尿病能“治愈”吗?
喉癌约占全身肿瘤的1%~2%,是我国最常见的头颈部鳞癌之一
霍乱防治知识问答
拜登政府表示,疫苗接种预计将于周二开始
男性前列腺癌患者发生危险血栓的风险比没有患前列腺癌的男性高50%
会继续三度或四度受感染,但再次受感染者病症并不严重
来自生活、工作的压力倍增,平时已经形成的生活模式被打破,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可能不适应,导致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爆发。于是,家长与孩子的冲突也增加了。
当下全市正在全力以赴推进拔点清面工作,同时也积极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落实闭环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那么已经复工的企业,该如何保障员工们用餐安全,预防感染呢?
该人工智能阿尔兹海默症(AD)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罹患AD风险,早期诊断以及划分患病阶段
在南非发现的BA.4和BA.5变异株有可能引发新一波疫情
检测量减少使世卫收到的有关冠病传播和基因测序的信息越来越少
居家期间照顾好我们的心理健康
3分钟内出结果!
孕妇使用消毒剂可能是其孩子患哮喘和湿疹的一个风险因素
世卫组织第九次更新版疗法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设为世界慢阻肺日,旨在帮助公众认识慢阻肺的危害,更好的管理慢阻肺患者,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基因检测究竟更适合哪些人群?检测结果是否可靠?
焦虑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当我们受到刺激、处于心理压力状态时,我们都会出现焦虑情绪
新冠病毒防控通俗科普
你是否想过,蛮横霸道的肿瘤细胞,其实跟我们人体一样,既“怕冷”又会屈服于高温的“淫威”下?
病例大增提高两毒株结合可能性 奥密克戎与德尔塔或衍生新型超级病毒
传播性更强的毒株可能导致非常危险的情况
辉瑞疫苗对Omicron感染的保护仅为33%
该发现为致盲性自身免疫性眼葡萄膜炎和多发性硬化症指明了潜在的治疗方法
如果及早发现及时处置,前驱糖尿病可以逆转
每位爱美人士都希望拥有细腻无瑕的肌肤。
什么样的病人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各种心脏起搏器有啥不一样呢?
现在,为了建立免疫屏障,越来越多的人接种了新冠疫苗。
如何预防阿尔兹海默症
烟草导致其多达半数使用者死亡
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个人体检的普及,肺癌、胃癌、乳腺癌,这些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亟待改变现有的抗生素使用方式
所有人都知道大脑很重要,但是生活中却很少关注大脑健康,我们来聊聊您的“头“等大事
前阵子,央视新闻报道“女孩两次获同一人捐献造血干细胞”上了热搜,女孩因患上淋巴瘤,前后两次接受同一名志愿者的骨髓捐赠。
总结分析了中国两款新冠灭活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等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超额死亡绝对数字最高的五个国家是美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
新型基因疗法可以安全恢复患儿先天缺陷的免疫系统
与某些基因突变有关的胰腺癌患者有获得新靶向治疗的希望
两种药物的新型组合能使SCLC患者的肿瘤显著缩小
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较2010年增长5.38%
针对B.1.351 SARS-CoV-2变种病毒的实验性疫苗已被用于1期临床试验
工信部就修改《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 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 紊乱。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中风,也称之为“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的脑功能障碍
寒冷的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许多中老年患者为了预防急性心血管疾病,家中常常备有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以备不时之需。
需要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限制病毒的传播
基于病毒的传染模式,今年的疫情可能会更严峻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威胁到全球卫生和发展
帮助减肥和实现个性化的健康目标
预防普通型COVID-19的有效性为94.1%
即使有了疫苗,也需要治疗来防止疾病恶化,并为应对其他可能的冠状病毒病做好准备
影响程度为中等至较大,这对未来部分或全部关闭学校具有影响
目前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每年新增患者40万人,约每200个人中有一人患癫痫。
亚裔患者在医院需要重症监护和死亡率也于其他人群
白宫医生Conley SP向外界公布特朗普的治疗方案
提起高脂血症,大家并不陌生,无论是医院检查还是体检中,为了明确您的血脂是否正常或达标,均需化验血脂含量。
子宫多发性肌瘤可能,最大直径4cm,紧贴宫腔,内部回声欠均匀,变性?
混合性阴道炎,反反复复,怎么办?
自制布式口罩至少需要几层,最好是几层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过于频繁的清洁和消毒会对皮肤屏障造成破坏,导致皮肤干燥进而引发皮炎或皮肤感染。
感染过程中产生的炎症蛋白显著改变了血小板的功能
有更多证据表明,在2月份首次确诊本地病例前一个月,新型冠状病毒就已经在美国传播。
COVID-19患者的肺部血管普遍受到显著损害
一秒入夏后,如何舒适防疫?
感觉丧失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病毒病(COVID-19)密切相关
严重缺乏维生素D与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病)死亡率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科学家已经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的多样性模式
非洲将有近2.5亿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其中多达19万人可能会死亡
采用简单易行的措施可以帮助那些与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一起生活的人减少感染传播的机会和减轻感染的严重程度。
造口护理学问多,科学护理早愈合。
近期,返回工作岗位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口罩一戴就是一整天,但口罩戴久了闷热难受,皮肤上还出现了红肿、丘疹、瘙痒等症状。
我们戴口罩没什么可失去的,反而可能会得到一些东西
心理康复处方和运动康复处方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随着疫情的好转、治愈人数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新冠肺炎患者已经走出医院,一些轻症及出院患者进入到后期的康复阶段。
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乱跑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宅在家里很长时间了,身心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生活作息紊乱,慢性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也被打乱,一些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可能出现反复和加重。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不能随便外出,此时血压的自我管理就更为重要。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说说高血压患者在疫情期间怎样照顾好自己的血压。
没有证据表明食用大蒜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
紫外线几乎能杀死一切微生物
没有任何信息或证据表明蚊子可能传播2019冠状病毒病
洗热水澡不能预防COVID-19
没有理由认为寒冷天气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近年,精神病发生的炎症假设是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在这盘我们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中,不得不说,真的要好生表扬一下老年同志们!
最近这段时间,不少人都陆续惊惊绊绊嘞出门上班了,消毒这件事也成了每天的常规动作。
什么体温是发热?特殊时期,家里怎么消毒?老人、孩子怎么远离病毒?开空调能否杀灭病毒?
随着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治愈人数的不断增加,不少患者陆续出院,坚定了我们赢得这场“战疫”的信心和希望。但是出院是否就意味着健康太平,万事大吉了呢?
假如儿童不慎误触消毒液,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仍在防控关键期,又逢“惊蛰”节气,阴雨增多,春风送暖,易滋生细菌和病毒,正是流感高发季节。无论是还在居家防疫,或是已经复工的您以及家人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疫情之下的心里防护
10条饮食健康专家建议
N95口罩对人体有影响吗?慢性呼吸道疾病包括慢阻肺病人佩戴N95口罩是否一定安全呢?且听协和医生怎么说吧——
基本的是最重要的
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战略即将转换,美国能否应对冲击?
传染病的根本防控在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北京时间2月24日晚7点30分,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冠状病毒病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通报此次考察的结果和对中国以及全球应对疫情的下一步措施提出建议。
出现了确诊新增案例数骤减,与前些日子新增案例陡增形成鲜明对比。 再次改变疾病确诊定义引发媒体质疑,也让医界人士倍感困惑。但WHO理解中方的做法。
广泛的数据共享使得人们对COVID-19病毒的活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019年12月以来,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所致的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蔓延全国,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前线。
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戴口罩、勤洗手
大规模人群流动是否会导致疾病蔓延?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今年春节所有人的心都被“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词给揪住了
个人与家庭如何预防感染
无需恐慌,但必须重视!
若非口腔颌面部外伤,颌面部间隙感染等急诊,其余请择期就诊!
我们在家里“隔离”要做什么呢?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其中一些会导致人类患病,而另一些会在动物(包括骆驼、猫和蝙蝠)之间传播。
最早发布的协和网红诊疗方案最新升级版本来啦!
抗击武汉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解决方案!
《指南》解读
解放军总医院最新汇编
做好这几点可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
了解更多新型冠状病毒,保护自己好和家人
患者投保过的哪些保险可以理赔?患病后哪些情况保险可以赔付?
进一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做好预防措施
世卫组织针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指南的第一版
进一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做好预防措施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乳腺癌内科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
新型抗癌药物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症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显示,本市胰腺癌的年发病例已达1800例,在实体肿瘤中女性已占第七位,男性占第八位,死亡率几乎接近其发病率
“健康中国,协和行动”,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北京协和医院以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向祖国生日献礼!
谣言止于智者
夏天是最美丽而富有生机的,美女们穿上靓丽的衣衫,犹如一道时尚的风景线。但夏天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小伤口如果处理不当,轻则留下疤痕,重则继发感染甚至威胁生命。小伤口、大学问,你做对了吗?
肿瘤多学科诊疗,“多”了些什么
癫痫是仅次于脑卒中的常见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世界卫生组织(WHO)把癫痫列入全球重点防治的五种神经、精神疾病之一。
精神病院总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就医率。从患者视角走进精神病院,看到的是什么,是不是高墙铁网?医生是什么样的?病友又是什么样的?住院期间,患病亲人每天会经历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对牙齿健康提出的标准“8020”是指:80岁时至少有20颗功能牙。功能牙是指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齿。
新近进化出来的、快速适应人体宿主环境能力的新物种
又到了感冒高发的冬季,呼吸内科门诊满满当当,儿科门诊更是门庭如市。
PET-CT能发现所有肿瘤的“蛛丝马迹”吗?
专家教您如何正确挑选适合自己的骨传导助听器?
据统计,在显示器前连续工作6-9小时,有75%的人会出现眼部不适症状,视频终端引起的干眼症占82.27%。
烟草是全世界癌症、心血管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很多拿到体检报告的“小白们”纳闷了:我明明如此热爱运动,怎么还会肥胖、脂肪肝?还有些“小仙女们”更是委屈地表示:我明明已经瘦成“一道闪电”了啊,怎么还会招惹上“脂肪肝”?! 让我们来问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邱冬妮副主任医师,她每次门诊可是要接待一大波这样觉得此事“不可思议”的人呢。
脂肪肝应该如何应对?
如何挑选卫生巾。
食管癌指南。
研究发现一种简单的心灵影像技术能有效帮助减肥。
关于肝癌的罪与罚。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
研究发现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如何防治蜱虫叮咬。
澳洲一款新的化疗方法只针对癌细胞。
子宫肌瘤变性≠恶变。
如何健康科学地喝水?
如何能不招惹蚊子。
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对抗耐药性的抗生素。
最新研究发现,膳食纤维饮食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美国医师协会发布糖尿病新指南 放宽血糖目标
很多医生质疑盐水中的成分是否真的安全。
最新研究发明了一种测试生理年龄的简单方法。
据国家卫计委2月2日发文,全国流感疫情开始回落。
这份防癌攻略让你健康到老!
天然的葱具有潜在的抗结核病耐药性的能力。
一种简单的血液测试能更简单、更有效的癌症诊断技术。
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胶囊,HIV患者每周只需要服用一粒药丸。
你想知道的胆固醇知识在此。
盘点2017年糖尿病护理进展。
新陈代谢灵活性决定了你能否减肥成功。
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2018糖尿病诊疗标准。
科学家首次揭示饱和脂肪酸毒害机制
业内人士提出,应重视并提前预防保鲜冰袋类包装可能带来的环境危害。
一项研究发现生物标记物能够提高脑癌诊断和治疗。
人类基因组新区域和一些非洲人群皮肤颜色变化有关。
WHO最新报道称世界上对抗抗药性感染的抗生素不足。
一项新的研究发明了画螺旋检测帕金森。
最新研究发现,血检有望检测癌症早期。
各大媒体报道志愿者对艾滋病疫苗产生100%抗体,其实并不然,其中有一些误解。
2017年是农村医保与城市医保改革并轨之年,今年开始农村医保将会与城市医保合并为城乡居民医保,并且就总体的规划与全面整合,在并轨完成之后将会统一划分到人社部门了
3D打印卵巢帮圆生育梦
喜大普奔,身体药物水平可以调控啦!
艾滋病人预期寿命接近正常
具有视力的仿生手,反应要迅速得多!
青蛙荣升抗流感新助手
我国科学家率先提出“生物杀菌”的新概念,向“超级细菌”宣战
智能“医用绷带”来了!请接好
科莫多龙的血或成新型抗生素关键
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以上下移动和弯曲的玻璃膜
一种能够粘附于酶包被抗体,并使其在荧光下发光的探针。
科学家们开发了新型的种植体纳米涂层。
新药物在动物实验中逆转衰老
英媒:降低胆固醇的新药出现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血糖监测出新招,血糖光靠汗液就知晓
一种新型的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危险中。
结核病是全世界十大死因之一。
12类超级细菌危险性高
一种基因“开关”或许可以帮助预防或延缓帕金森病症状。
新型纳米基质有助于人类多能干细胞的培养。
新型的复合型疟疾疫苗呼之欲出,疟疾不再是魔鬼般的存在!
男性避孕新方向
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将多名儿童乳牙中提取的干细胞暴露在包含几种生长因子的混合液中,分别培育出了各自的微型大脑。
关于抗癌方法,研究人员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更加安全的途径。
12月31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组织专家学者评选的“2016年度中国社会保障十大事件”结果出炉。
大病患儿,那些沉默的大多数。
37种病毒或引发新疫情
新疫苗或将改变治疗白血病“游戏规则”
丙型肝炎
一种可预防牙周炎的疫苗。
您知道医疗保险有哪些种类吗?
华尔街海归的10条海外理财建议
小抗体具有大潜力.
遗憾,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新型药物第三阶段临床试验失败。
可随时监测健康状况的“皮肤创可贴”
Science:新思路预测禽流感病毒感染几率
Nature:多种癌症的“克星”来了!
男性避孕药,避孕的新选择?
根据科学的研究报告,告诉你如何控制食欲!
袋獾,抵御超级细菌的新希望?
喝自来水真的会致癌吗?
“入宫”30天 航天员将如何生活?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脑瘤超过白血病成为新的“儿童肿瘤之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意外!一种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新疫苗
胰岛素无需注射?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一种多发于幼儿的新型炎性疾病
葡萄膜炎的新型治疗方法
生物传感器,诊断癌症的新武器!
人类抵抗耐药菌的新“武器”
17省区市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
“第五次国家技术预测”研究结果近日正式公布。
孩子生病了难免要选择药物治疗,可是很多药物会对儿童产生耳毒性甚至导致耳聋。
关于气候变化和健康的10个事实
Nature Materials:“神奇贴片”,治肿瘤贴一贴
一种水凝胶将使疼痛治疗革命化
“基因编辑”VS“转基因”育种技术?
一种新型光疗法可以直击身体“深处”的肿瘤。
中国科研人员研制出新型白血病抑制剂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2006年至2013年间在渥太华医院的输血记录进行了研究,在该项研究中,血液接受者的人数超过30,000,献血者则将近81,000人……
抗击蛀牙的纳米颗粒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新型毒品“奶茶粉”呈白色粉状末,用条状奶茶袋包装,主要成分是氯胺酮、MDMA等多种成分,遇水即溶。
让众多肿瘤患者为之疯狂的纳米刀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辟谣引出的,看到最后你也会醉的!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